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眼针结合体针疗法、体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性。材料与方法:选取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门诊就诊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0例,依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眼针结合体针疗法,对照组选用体针疗法。针刺频率为每天一次,每周针刺5天,休息两天,连续针刺3周,共15天。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PSQI)、“心脾两虚失眠症”中医证候评分表的评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PSQI总分、“心脾两虚失眠症”中医证候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SQI总分、“心脾两虚失眠症”中医证候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比较,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心脾两虚失眠症”中医证候评分比较,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眼针结合体针疗法及体针疗法对心脾两虚失眠的治疗均有效果。2.眼针结合体针疗法对心脾两虚失眠的疗效显著高于体针疗法。3.眼针结合体针疗法及体针疗法在改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且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