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瘙痒剧烈,易复发。外在物理性、化学性刺激以及精神因素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现代医学的湿疹属于中医学“湿疮”范畴。其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致使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以脾虚湿蕴有关,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至肌肤甲错。故临床分型多为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型。研究目的:本论文通过对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病历分析,总结广安门医院皮肤科湿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病因病机、发病状况、临床表现以及中医治疗经验,以加强对湿疹的认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湿疹。研究对象:广安门医院皮肤科2011年9月—2012年3月门诊及病房的湿疹患者。研究方法:设计湿疹调查记录表,对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病历资料的收集,详细记录患者信息,逐一填写调查表格。内容包括(1)中医辨证分型(2)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长期居住地、职业、病程、复发或加重诱因、家族史、既往史等(3)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皮损症状、自觉反应、EASI评分、瘙痒评分、伴发症状、舌脉等(4)过敏原检测(5)临床治疗(6)湿疹对患者工作生活、家庭经济、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1.湿疹发病男女比例为1.02:1,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男女均可发病。患者年龄0.58~91岁,平均年龄44.89±20.94岁,年龄分布广泛。病程最短2天,最长为60年,平均病程为5.17±8.50年,病程不固定,长短不一,易反复发病,易转为为慢性。2.职业分布广泛,职业因素与湿疹发病无明显相关性。3.湿疹可发于体表任何部位,皮损多形,以红斑、丘疹、渗出多见,伴不同程度瘙痒,常伴口干、小便黄、及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平均EASI评分为12.11±8.98,平均瘙痒评分为5.23±3.13。4.患者中20.12%具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此类患者病程相对较长、瘙痒较剧烈,病情易反复。5.患者中77.30%自觉有诱发或加重湿疹的因素,诱因广泛,以饮食因素最为常见。6.伴发疾病广泛,常见为过敏性鼻炎、手足癣、高血压、心脏类疾病、糖尿病等。伴发糖尿病的湿疹患者皮肤损害相对严重,皮损面积相对广泛,瘙痒剧烈,病情较为严重。7.患者中95.24%过敏原检测出致敏物质,过敏原种类繁多,最常见致敏原为螨类、鱼虾贝类、霉菌类、花粉类。8.湿疹患病对绝大多数患者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家庭经济多数不构成影响。9.湿疹治疗上主要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湿热浸淫证以清肝胆,利湿热为法,多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以健脾利湿,清热止痒,兼凉血活血为法,多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血虚风燥证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兼滋阴清热为法,多以当归饮子加减。中药外洗多以清热凉血、收湿之痒为法,同时根据皮损状况不同应用不同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及非特异性脱敏药物可作为辅助性治疗。对合并感染者,配合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