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的绘画题材中,文人在书画创作时往往选择一些能够代表其高尚品德的事物。中国花鸟画创作有别于西方绘画,在创作时,会根据表现题材的自然属性,用赋比兴的手法赋予对象以象征含义,最后采用艺术夸张的方式来表现作者所思所想。“四君子”题材恰好契合了文人独立的人格和清逸的精神追求,因而也就成了最受文人雅士们亲睐的题材。梅兰竹菊结构简单,容易掌握,适合入画,也就成了经久不衰的表现题材,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丰富,然而大多只是简单论述,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就“四君子”题材的绘画实践而言,当下更显得沉寂落寞,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该题材的画论画史进行整理归纳。本论文将从“四君子”的绘画历史,代表性画家的表现形式及艺术语言风格,以及各题材的历代绘画论著等几个方面,来系统归纳研究该题材的形成演化过程及绘画史上的地位,进而分析梅兰竹菊题材的人文意涵。唐朝之前,四君子题材仍属于萌芽阶段,所见作品并不成熟。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不断扩大,四君子题材受到推崇,在唐宋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发展到明清时期,该题材已经得到画家们的极力推崇,留下众多的优秀作品,并发展到一定的高峰。该题材的成熟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笔墨,每个画家都在独特笔墨语言中注入自身精神内涵;二、构图形式,代表性画家绘制的梅兰竹菊题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构图样式。梅兰竹菊题材发展至今,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时人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已经逐渐式微,如何将传统文人画题材中的“梅兰竹菊”适应现代审美取向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