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荧光探针检测法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易于观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临床、环境等领域。荧光探针主要包括络合型和反应型两大类,与反应型探针相比,络合型荧光探针因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并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受到了大量的关注。本论文主要设计、合成了三种基于萘酰亚胺的络合型荧光探针,并对其生物应用潜能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锌离子荧光探针ZS1。ZS1由于受到4-酰胺基团的ICT作用以及吡啶胺基团的PET作用而几乎无荧光,当存在锌离子时,由于该两部分与锌离子的络合阻断了吡啶胺基团的PET作用,并同时增强了4-酰胺基团的ICT效应,因而发射强荧光。该探针的检测限达到了7.2 n M,能够很好地用于检测环境及细胞中的锌离子含量。(二)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铜离子荧光探针NAP2。当存在铜离子时,NAP2-Cu2+络合物的形成使得顺磁性的铜离子紧挨着萘酰亚胺荧光团,从而使原有荧光发射的NAP2发生荧光淬灭现象,该探针的检测限为9.9 n M。而当存在GSH时,使得原来荧光淬灭的NAP2-Cu2+络合物发生荧光恢复现象,形成典型的“ON-OFF-ON”型荧光响应,可用于水相环境中铜离子及GSH含量的检测。(三)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汞离子荧光探针NAP3。NAP3由于受到4-哌嗪基以及取代的2-胺甲基吡啶的PET作用而几乎无荧光。当存在汞离子时,由于该部分与汞离子的络合阻断了淬灭基团的PET作用,因而发射出强荧光,呈现典型的“OFF-ON”型荧光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