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人的社会想象与身份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2009_3389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魁阁”时期许烺光的《祖荫下》研究以降,“喜洲”这一位于中国西南大理洱海地区的小镇,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经典田野点,吸引来自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与田野重访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关喜洲人“族属”的讨论得到很多关注,而相关讨论因为预设了某种框架,使得喜洲人的形象在不同田野取舍与理论争锋中愈发模糊。本文以喜洲人的“身份”及其建构为研究主题,讨论不同社会历史脉络下,喜洲人的社会想象与身份建构的相互关系。通过呈现喜洲与“海边山脚”村落的空间关系,指出“喜洲”是喜洲人关于自我与外部他者关系的“社会边界”。而在大理与中原王朝“边缘”与“中心”的历史转换关系里,历史“文本”书写中“流变”的喜洲人身份,则展现了喜洲人联结“超越性”的宇宙观想象,如何成为面对他者力量进入与社会关系变化的“缓冲”机制。同时,本文也指出,这样一种宇宙观在作为总体趋势的“世俗化”背景中,经由国家与市场等“外部”力量形塑的多重空间关系与知识流动,共同建构了现在“喜洲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身份想象。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喜洲人身份的讨论,只有放置于喜洲与外部社会的关系,以及喜洲人与“超越性”的位置秩序及其变化中,注意到地方社群的意义诠释与社会行动,才能妥当的理解。而强调某一人群身份建构的“情境”,即是注意到社群与他者关系的转变,注意到社群在不同关系中的意义,重视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晚近现代性和“世俗化”总体背景下,身份想象与建构所具备的“流动性”意义。
其他文献
<正>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许多名家都写下了以家教为主题
期刊
<正>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是宗教界按照仪规开展活动、履行教职、潜心修持的居所,也是信教群众寄托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的处所,更是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江苏省宗教局先后开展模范场所评比、"六好宗教活动场所"挂牌、平安场所表彰以及和谐
期刊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进行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50例,对抑郁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结果 抑郁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运动系统;单因素分析表明,抑郁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不
查尔斯·泰勒沿用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想象”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想象”概念,并用其阐述现代社会的出现、生长、成熟过程,现代社会想象以现代道德秩序为基准,在世俗时间的背景下通过经济、公共领域、人民自治三个领域展开,以形象的方式预想现代社会的特质。由于他以道德秩序这种观念性的东西为基准进行社会想象,所以他误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数字技术在交往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多重后果,使数字社会的交往主体与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社会创设出虚实融合的数字实践空间,迅速构建起一种新的交往生态。数字交往所代表的文化实践具有鲜明的特殊性,成为人们理解数字社会的认识基础,并在此之上形成了对数字社会的秩序体认与共同想象。
目的:探析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正>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它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传统,还与这个社会主流价值的社会想象息息相关。这种社会想象根植于人的生命内在的形上冲动,是人的超越情怀。社会想象植根于特定的社会又超越于特定的社会,为社会提供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向人们昭示着好生活与好社会的样子。社会想象,以关于未来的想象切入当下的生活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具体走向。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社会想象。马克思主义进
期刊
社会民众的社会想象从招生数量、办学方向、办学质量等方面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民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想象体现在:一方面社会民众逐渐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社会民众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依然较低。社会民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想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社会媒体对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足等。提升社会民众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需要从营造优良的技术文化氛
素养导向的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中,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实施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单元教学思路:挖掘语篇主题,梳理单元的意义主线;整合关联主题,层级化制定教学目标;践行学习活动观,进阶式建构主题意义;实施持续性评价,观测意义建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