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基石,在税收、就业、出口等诸多环节占据了不可代替的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成本太高、融资难等问题越来越多,同时以高密度制造加工业为支撑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作为产业链末端的受约束方,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受新兴发展中国家替代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转变发展模式,.成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的共识。在转变过程中,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以外,改变我国各行业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尴尬地位的观点得到了一致认同,也意识到由过去单纯依靠规模经济实现收益量化增长到依靠高新科技实现产品价值几何增长的巨大差距。所以,发展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占据行业产业链利润高点,成为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追逐的目标。然而,转变过程中充满的不确定性,包括未来现金流入、研发成本以及成果的适用性,使研发高科技项目注定成为高风险行为,造成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研发企业始终位于传统融资平台的大门之外。一边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一边却融资无门,新形势下,中小民营企业转型愈发艰难。其实我国中小企业转型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在发达国家同样出现过,目前较为成熟的做法,是以创业投资基金(或者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予以支持。资本逐利,高投入、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始终会在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且创业投资基金投入的覆盖程度越高,收益越明确。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受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其对高科的研发投入也大大高于一般企业,从而带动了整体研发投入的水平,支撑了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高速增长。在我国,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投资基金扶持发展起来的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增长转变模式已深入人心,充分鼓舞了全国各地以创投基金带动科技产业的绝心。因此,结合什邡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和什邡工业产业特点所制定出的政府引导创投基金发展计划,必定会为什邡走出传统工业困境、实现跨越式新发展展现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