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数字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作用,并将数字故事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将小学教育分成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阶段,本研究针对的是1—2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克拉斯伍在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中阐述了,在教学中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到价值的个性化。目前针对1—2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能够达到接受、反应和价值判断的层级就可以。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第三维目标的实现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往往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一方面深切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不会产生被强加“灌溉”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笔者提出了将数字故事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利于实现其教学目标。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数字故事的使用和制作过程,并分析在国内传统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即表情渲染、画面渲染和表演体验等在教学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分析提出使用数字故事这样更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它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课文内容、感受数字故事。与此同时还会深入小学课堂调查和研究其数字故事的可行性。并且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将会系统的对其总结和归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数字故事。在本文的最后,会给出几个数字故事的设计方案并在教学实践环节加以实施。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师了解数字故事、接受数字故事进而重视这种简单而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亲身制作数字故事,体会数字故事为教学带来的乐趣和方便;更能够将数字故事介绍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领略数字故事的精彩之处。
其他文献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讲,我国社会经济现在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进程改进,市场经济也逐渐向市场化社会经济转变,这就使得所有的原计划要快速的适应新形
视觉信息呈现的有效性和用户操作的自然性问题是工程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在视觉信息优化呈现的基础上结合新型人机交互方式,是提高用户操作信息的自然性和高效性的重要研
本研究旨在以Eritrea市小学教师为样本,探讨该市小学教师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2017年8月以Eritrea市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