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glin结合肽的筛选及其亲和力的鉴定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及浸润性生长和转移迅速的特点,其死亡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是一高度血管化肿瘤,其生长迅速依赖于其有丰富的血管生成及其供给的营养物质,研究发现即使在卵巢癌的早期(Ⅰ期)就有显著的新生微血管生成,其记数明显较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高。Endoglin又名CD105,是内皮细胞表面与增殖相关的膜抗原,在有活性血管生成区域及肿瘤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组织边缘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中高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的分子靶位。目的:利用噬菌体12肽库筛选可与Endoglin结合的小分子多肽,为进一步研究Endoglin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结果:以rhEndoglin为靶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Ph.D.-12TM)进行亲和筛选。经过3轮筛选,得到富集多肽。随机挑取16个克隆,双夹心ELISA法鉴定其亲和性,测定亲和力高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的DNA插入序列,经DNAstar软件翻译出与噬菌体外壳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共获得5种不同的多肽序列,其中2个克隆的氨基酸序列为:AHKHVHHVPVRL。竞争性ELISA显示优势噬菌体克隆与rhEndoglin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竞争抑制实验显示阳性噬菌体克隆能够模拟Endoglin受体或抗体上的结合表位。非竞争性ELISA法(Beatty法)测定优势多肽融合噬菌体单克隆与Endoglin蛋白的亲和常数,噬菌体融合多肽Ⅰ、Ⅳ与靶蛋白的亲和力之比为143.1:23.9。结果表明噬菌体融合多肽Ⅰ与靶蛋白有较强的结合力,与竞争性ELISA法分析的结果相符。合成固相多肽Ⅰ(AHKHVHHVPVRL)及多肽Ⅳ(HYHTHHTKVRTP),经戊二醛偶连法包被多肽,Beatty法测定两者的功能性亲和常数,分别为:(2.956±0.749)×106M-1和(8.782±0.189)×104M-1。结果进一步证明多肽Ⅰ(AHKHVHHVPVRL)与靶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生物素标记多肽(Biotin-AHKHVHHVPVRL),荧光素标记亲和素(Avidin/FI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结合肽的体外结合能力。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生长活跃期时制备细胞爬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多肽(AHKHVHHVPVRL)与靶蛋白rhEndoglin具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利用噬菌体肽库技术可获得与rhEndoglin蛋白结合的活性小分子肽(AHKHVHHVPVRL)。在ELISA检测、竞争结合抑制实验,以及体外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中,该结合肽均表现出与Endoglin较强的结合活性,可望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想的靶向载体。
其他文献
【正】 《辞海》释“欸乃”为:“摇橹声。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人民出版社《清词百首》第60页亦注“欸乃:摇橹声”。中国青年出版社《历
期刊
近几十年来,我国国内的各类工程项目数量很多,而且部分项目规模很大。不管从技术、规模还是从难度方面来看,很多工程项目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间,我国工程管理人员也积攒了
石版画及其制作(一)李宏仁制作石版画有两个难题,一是基本的设备,二是稳妥的制作方法,本文以这两个难题为序,试提供研究解决之法。什么是石版画石版画是艺术家利用石版印刷技术作为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的志愿者功能动机现状,为促进中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和推动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志愿者功能动机问卷对安
牛属动物线粒体DNA多态以及与种质特性、生产性状的关联性被广泛研究,但始终缺乏科学实验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转线粒体细胞模型验证牛属动物线粒体基因效应。实验一通过
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急骤,与普通感冒有明显区别。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潜伏期短,一旦发病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
目的:研究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提取物(ZE4)的抗白血病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药效活性跟踪法进行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筛选,建立小鼠白血病L1
医以道行 道队医显──道教医家之源流与特色旷文楠一医道同源医源于巫,道源于巫,医道同源。巫,是原始宗教的产物,也是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形态。原始时期巫术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
本文综述了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DHD)时单胺类神经元的分布、神经递质代谢过程和功能状态,讨论单胺致ADHD发病的机制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