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经颈内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预防再次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 TIPS术后并发症肝性脑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目前,TIPS手术中使用的分流道支架直径有两种规格,即8mm和10mm。既往观点认为,TIPS分流道直径越大,降低门脉压力的效果越好,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也会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尽管TIPS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已应用近30年,其支架直径应如何选择仍然存在争议,而各个版本的指南中亦尚无推荐意见。 2010年国外学者曾报道了一项使用8mm和10mm覆膜支架的TIPS治疗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发现使用 8mm 支架组患者术后支架功能障碍发生率较10mm组明显升高,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并未降低。但该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其目标人群队列并未达到预期样本量,因此,其结论可靠性有待商榷。与之相反,另一项研究表明使用8mm支架的患者术后两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仅为18%,远低于既往使用 10mm 支架的研究结果,而术后支架再狭窄率、再出血率并未升高。基于以上发现,我中心设计并开展了使用8mm和10mm覆膜支架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探究8mm支架是否能在不影响支架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并减少肝功能损伤。 【方法】 1) 前瞻性收集入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筛选符合入组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的患者在经过随机分组后 1–2 天内接受使用 8mm 或10mm覆膜支架的TIPS手术。 2) 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支架功能障碍,次要观察终点包括再出血、肝性脑病、生存、再出血及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以及术后肝功能变化。 3) 术前、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收集相关临床事件信息、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 4)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基线均衡性分析;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基线均衡性分析。 5) 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支架功能障碍发生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在此基础上,在竞争风险模型下以死亡或肝移植为竞争事件对支架功能障碍、再出血及肝性脑病进行生存分析;并将两组间不平衡的因素作为校正协变量进行校正后的生存分析。 6) 使用Cox回归对包含时间的观察终点进行预后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对二分类终点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1) 8mm组患者和10mm组患者在基线时除年龄外各因素分布均衡。 2) 8mm 组患者术中门体静脉压力梯度降低绝对值和百分比与 10mm 组无显著差异。 3) 在主要观察终点方面,8mm组患者与10mm组患者支架功能障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4) 在次要观察终点方面,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mm组患者虽然在术后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上与10mm组无差异,但无诱因的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10mm组,且严重肝性脑病、难治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10mm组。 5) 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和校正年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 6) 与10mm组患者相比,8mm组患者在术后随访周期中肝功能指标及肝功能评分有显著改善。 【结论】 1) TIPS手术中使用8mm覆膜支架不会增加支架功能障碍发生率。 2) 使用8mm覆膜支架能够有效降低无诱因肝性脑病、2级以上肝性脑病和难治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减轻肝功能损害程度,而不会影响预防再出血效果。 3) 因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接受TIPS手术治疗时更宜选择8mm覆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