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中医体质入手,研究黄褐斑患者个体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讨论黄褐斑患者体质类型与黄褐斑疾病发病的相关性。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全面、客观的评价结合中医体质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在对黄褐斑的治疗中得到新的思路。方法:1.中医体质类型与黄褐斑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对31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研究,通过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中医体质判定量表等,评价其体质特点及类型,运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黄褐斑发病的相关性。2.结合体质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质黄褐斑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中药药物面膜治疗,治疗组加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加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治疗2、4、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皮肤亮度评分及体质类型的变化情况。运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研究结合中医体质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体质类型与黄褐斑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完成308例黄褐斑患者各体质类型统计,经X~2检验,X~2=2464.00,P=0.00,统计结果表明:体质类型占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气虚体质占比(38.31%)最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统计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合体质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结果研究完成本项研究的98名患者,经过6周治疗,结果如下:(1)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80%、79.5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MASI评分分别为(14.66±3.15)、(13.65±2.75)、(12.44±2.58)、(10.91±2.26),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MASI评分分别为(14.56±2.59)、(14.10±2.47)、(13.10±2.21)、(11.97±2.07),治疗组MASI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经不同周期的组间比较,治疗2、4周后,M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皮肤亮度(L*)评分分别为(51.84±1.92)、(52.53±1.77)、(53.14±1.53)、(54.25±1.33),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皮肤亮度(L*)评分分别为(52.13±1.83)、(52.40±1.73)、(52.73±1.66)、(53.61±1.42),治疗组皮肤亮度(L*)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经不同周期的组间比较,治疗2、4周后,皮肤亮度(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治疗前,单一体质患者19例,复合型体质患者30例,治疗后,单一体质患者31例,复合型体质患者18例;治疗组治疗前,单一气虚质患者19例,复合型气虚质患者30例,治疗6周后,单一气虚质患者13例,复合型气虚质患者18例;治疗前患者体质为平和质者有0例,治疗后有10例。结论:1.中医体质类型与黄褐斑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气虚体质是与黄褐斑发病相关的体质类型,是黄褐斑发生的高发因素。2.结合体质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结论(1)针对气虚体质黄褐斑患者,口服中药联合中药外治面膜较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中药外治面膜具有明显优势。(2)口服中药联合中药面膜外敷的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3)口服中药联合中药面膜外敷的方法能明显增加患者皮肤亮度。(4)口服中药联合中药面膜外敷的方法对气虚质患者中的复合体质向单一体质转换有调节作用;对气虚质向平和质转换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