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番石榴病原根结线虫种类鉴定研究

来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结线虫是一类在农作物上为害极大的植物寄生性线虫,根据国内外的资料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描述的根结线虫已有90多种。番石榴是海南省栽培的一种热带珍稀特色水果,根结线虫对其为害相当严重,由于对该病害缺乏适当的防范技术,造成移栽苗至少有60%带病,移植一年以上的果园番石榴株发病率也很高,移栽时未采取防治措施或措施不得当,一年内可造成大量死株,能存活者亦大多长势衰弱,三年后整园毁灭。而所有番石榴品种对根结线虫高度敏感是该病逐年加剧的关键因素。据对已挂果的3龄以上果园抽样调查,果园和植株发病率均为100%,根结指数为3.0以上。目前,国外报道的2种为害番石榴的根结线虫为M.africana和M.megadora,国内殷友琴和陈绵才也曾报道过,但未见对番石榴病原根结线虫进行系统性研究。 利用线虫的比较形态学、同工酶电泳和线粒体DNA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根结线虫的分类鉴定,是近年来在国际根结线虫分类领域出现的一个先进的方法,它在分类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已得到国际的公认。本研究运用形态学方法,结合同工酶电泳和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将采自海南岛海口、文昌、琼海、三亚、乐东、澄迈等10市县番石榴产区的25个番石榴根结线虫种群鉴定为湛江根结线虫、番禺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其中湛江根结线虫和番禺根结线虫两个种为近两年鉴定的新种。在所鉴定的28个纯化种群中,有25个种群为湛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zhanjiangensis n. sp Liao,2001),占鉴定总数的89.3%;2个为番禺根结线虫(M.panyuensis Liao,2001),占7.1%;1个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占3.6%。表明湛江根结线虫是为害海南岛番石榴的优势种群。在所采集的25个原始种群中,3个为混合种群,其中2个为湛江根结线虫与番禺根结线虫的混合种群,1个为湛江根结线虫与南方根结线虫的混合种群。由此可见湛江根结线虫是寄生于海南番石榴上的主要根结线虫,这为今后开展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特别是对根结线虫的抗性筛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运用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纯化培养的28个种群年青雌虫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进行电泳分析。参照Esbenshade等(Esbenshade,1985,1990)和廖金铃(廖金铃博士论文,2001)的研究报道,28个种群中,25个种群的酯酶谱型为VS1-S1,苹果酸脱氢酶谱型为N1a,和已报道的湛江根结线虫相同;2个种群的酯酶谱型为
其他文献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水稻的生产安全。因此稻瘟病的防治始终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该病原菌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