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姐妹》翻译报告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报告基于小说《珍珠姐妹》(The Pearl Sister)第一章至第三章及第八章和第十章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撰写而成。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爱尔兰作家Lucinda Riley,小说有两条故事线,一条讲述了女主人公茜茜寻找自己真实身份的故事,另一条讲述了另外一位女主人公凯蒂在澳大利亚发生的事情。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满生动。通过这部小说,读者可以了解一百多年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盛行的珍珠产业以及当地土著原始文化,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通过对原文本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这部小说的语言用词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完全掌握进行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笔者恰当处理英汉语形合意合,英语名词形容词,有灵无灵主语及长句子翻译等难点。该小说语言优美生动,简洁清新,译文语言应符合原文的风格,且地道流畅,因此笔者借助多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如省略代词,词类转换,细化量词,拆译句子等,力求做到源语与译入语之间最自然贴切的对应。本报告共分为五部分。前两章为该翻译报告的介绍及翻译过程,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原文小说及其行文特点。第四章笔者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采取的翻译方法,从而使译文达到本次翻译活动的目的。第五章则总结了通过整个翻译实践译者应具备哪些素养及在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多年来致力解决的一项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特别是十八大的召开,国家再次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全民参与、合力攻坚,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媒体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设置和传播议题的重要角色。因此,研究媒体的扶贫报道,不仅有利于促进公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搭建扶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纸质报纸和期刊不再是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同时,先进的科技也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信息爆炸的时代,针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成百上千条。新闻标题作为读者首先阅读的信息,承载着涵盖新闻大意及吸引读者的重要功能。于是,新闻工作者们在标题中大量使用各类修辞,以增加新闻标题的趣味性,以便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对新闻标题中的修辞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已有许多
近年因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倡导目标,金融领域也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行动支持各行业走绿色环保的道路,其中为了给绿色产业项目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新型金融工具绿色债券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一员,而绿色属性是其不同于其他一般债券的独特特征。对于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关认证标准,并要求绿色债券的发行者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已有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融资成本这二者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办案机关办理毒品案件时,大都不进行毒品纯度鉴定。地方法院进行量刑时,也大都不考虑毒品纯度这一因素。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为从毒品的药理性来看,纯度不同毒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不同。然而,以往在讨论毒品纯度对量刑的影响的研究中,总是按照如下逻辑展开:毒品纯度影响毒品数量→毒品数量影响量刑。于是,毒品纯度如何影响毒品犯罪的量刑的问题被直接转换为:毒品纯度如何去影响毒品数量的问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以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庞杂多样的主题、神秘的叙述以及黑色幽默风格著称。其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自1973年问世后便引起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奖。在小说中,品钦构建了一个迷宫般的神秘世界。本文以作品中的神秘性作为切入点,帮助读者在小说迷宫中理清思路,考察品钦如何在情节构造、人物塑造和叙事技巧上作神秘化处理,使得文本呈现层层叠叠的神秘性,拷问和考量后
近几年,我国社会从“互联网+”转为“智能+”,生物识别信息因其唯一性、高联系性、便捷性等特征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实践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主体常常面临着非法收集与分析、非法利用与共享、信息泄露等问题。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收集方面,平台时常采取格式条款的方式以规避知情同意原则,使得信息主体并未享受到应有的选择权、访问权、删除权等众多信息权益。同时,信息利用者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过程中时常超越原
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冗余信息的泛滥。除此之外,越来越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以及低下的时间利用率,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发展的普遍焦虑。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知识付费便孕育而生。加之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东中西部的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影响不同地区用户对知识进行付费的意愿因素是否存在差别,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对垃圾的处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2019年7月1日,上海发布了一则强制性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大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然而,笔者发现对于同一新闻事件,中英媒体报道的角度各不相同,其态度也大相径庭,从而呈现出的中国形象更是相距甚远。因此本论文选择了中英媒体就上海垃圾分类事件的英文报道各5篇
《社会工作研究评估中跨文化测量工具的开发》是一本有关跨文化交际测量与评价的学术著作。基于翻译实践和研究的需要,译者选取此书第五章和第六章来探讨翻译策略的应用。第五章提供了项目反应理论的简要概述,使用已有数据论证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特征,并向读者阐明项目反应理论分析的关键步骤。第六章重点介绍测量基础和跨文化工具开发的过程。译者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作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支撑,并采用多种翻译方法
本文是一篇科普类文本英译汉翻译报告,原文选自美国作家肯·凯耶斯的《高级意识手册》。本书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来源多种多样。因此,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远高于过去,心理问题也成为影响人们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这样一本通俗却极具指导意义的心理学书籍是很具有翻译价值的。本书通过介绍“满怀爱意去生活”的十二条方法和幸福的秘诀,以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指导人们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