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逐年深入,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我国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致密油作为一种主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其被誉为石油工业界的“黑金”,被认为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致密油的开发往往受限于储层的渗流能力,然而该类储层中裂缝往往较发育。裂缝改变了储层的力学特征,控制了储层的渗流系统,严重影响着压裂施工及油气开发效率。因此,裂缝对于致密油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效地表征和评价致密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特征成为合理动用、有效开发这类油气资源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发育在半深湖-深湖区的延长组长7段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生油层,同时也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的致密储层,但长7油层组系统的裂缝研究仍是一项空白。本次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7段为目的层,以储层裂缝为研究目标。以储层沉积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结合非线性理论、相控建模技术等技术、方法进行裂缝识别与建模。裂缝的表征是个多维综合体系,由于裂缝尺度小和非均质性强的空间发育特征,现今单一的识别技术与预测方法都不能满足储层裂缝评价的要求,同时由于成像测井资料贫乏,在有限的成像测井资料的基础上保证裂缝模型的有效性值得商榷。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探讨了常规测井(AC、GR)分形维数在裂缝探测中的有效性。同时,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获取的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等效裂缝属性模型。其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岩性、地层厚度及构造作用。研究区裂缝以高角度为主,呈现典型的构造成因特征。研究区裂缝呈现为NEE向与NW向、NNW向与NE向的两组共轭裂缝系统。由于储层岩石的非均质性,共轭裂缝呈现出一支较发育,另一支发育较弱的特征,其中NEE向和NNW向裂缝较发育;2.岩性控制下的常规测井分形维数曲线可以在垂向上约束裂缝发育概率。该方法无法识别裂缝的数目与产状,但可以实现裂缝发育有利区带的预测。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对比显示该方法探测裂缝的精度能达到76%;3.单独的成像测井约束下建立的DFN模型空间分辨率较低。利用常规测井分形维数曲线进行成像测井井间加密,建立的DFN模型分辨率显著提高,裂缝发育带的范围更集中。由于两种建模方法采用相同的裂缝参数(密度、尺寸、产状等),两种模型中裂缝的产状和密度等特征是相近的;4.等效裂缝属性模型显示裂缝的发育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渗透率的改善较大,局部渗透率达几十个毫达西。同时,模型显示研究区目的层不同小层之间及各个小层内沿裂缝水平方向(i)、与裂缝垂直方向(j)及与裂缝平行方向(k)的渗透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5.目的层各小层及各组裂缝的等效裂缝属性模型显示与裂缝平行方向(k)的渗透率值最大,对于储层垂向的渗透率改善更为明显。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及油气散逸的通道,研究区盆地“三史”研究表明,裂缝的普遍发育是姬塬油田多层系复合成藏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