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对技术细节的规范和科学定义已经成为当前散打运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技术不规范、蛮打蛮拼似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散打运动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正确练习散打动作技术,才能达到预防损伤和能量节省化的目的,使运动员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借助先进的实验仪器(QUALISYS-MCU500红外远射测试系统和三维测力平台测试系统),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踹腿技术进行测试和分析,试图揭示踹腿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和原理,并对受试者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做出诊断与评价,为散打技术评价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通过对优秀组和非优秀组散打运动员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优秀组运动员和非优秀组运动员在完成散打踹腿动作时,两者在运动学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优秀组运动员的动作更到位,更符合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优秀组运动员踹腿技术攻击腿髋、膝关节角度值在提膝和翻踹阶段均大于非优秀组运动员,髋、膝关节角度在踹击阶段平均值分别达到166.6°和163.1°,均大于非优秀组运动员;优秀组运动员踝关节角度值变化比较规律,而非优秀组运动员则比较杂乱,今后应加强技术细节的练习。优秀组运动员的攻击腿脚尖速度值要大于非优秀组运动员,在踹击后瞬间降幅大于非优秀组运动员,还原时间短。优秀组和非优秀组在提膝过程中躯干的扭动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优秀组在踹击的过程中充分展髋,两肩和两髋的相对扭动即躯干扭转角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踹击时躯干扭转角迅速减小,平均为6.2°,即两肩与两髋几乎在一个竖直平面上。而非优秀组运动员踹击时躯干扭转角转动较小为平均17.6°,踹击时两肩与两髋夹角较大,从而发现攻击腿和躯干不在一条直线上。建议散打运动应该更加科学化地发展,对动作技术的研究应该多借助一些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采用当今先进的实验仪器进行测试与分析,使散打理论得到科学的验证与补充,不断丰富散打理论,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