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从应用解剖学出发,系统观察距骨本身及其后方周围的组织特点,测量相关组织的解剖学数据,探讨出距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后路螺钉固定闭合打钉的体表定位,进针的角度范围,为距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防止距骨颈骨折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本实验采用12具成人新鲜标本,去除皮肤,筋膜,显露距骨后方,在踝关节屈曲90°时,观察跟腱、外踝、内踝和跟骨结节之间的血管、神经、跟腱等结构,分别测量它们的解剖学数据,用统计学分析,寻出其中关系,找出从跟腱和外踝之间闭合打钉固定距骨颈的体表定位点(即在外踝的平面,外踝和跟腱中心的连线的中点为体表进针点)。在踝关节屈曲90°时,从上述的体表进针点,垂直于外踝和跟腱中心的连线进针,在接触到距骨后外侧结节(G点)后,在C臂机的透视引导下,以足的水平面和矢状面为参照面,从 G点打入一枚平行于足的长轴的克氏针L,然后从G点分别打入一枚克氏针分别从距骨颈上下,内外边缘穿出,测量其和L的夹角,即从G点打钉时上下,左右固定距骨颈的最大角度,最后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踝关节屈曲90°时,跟骨结节中心到外踝中心和 G点的垂直距离分别是35.64±2.50mm,35.86±1.43mm,经统计学分析,本试验认为:在踝关节背曲90°时,G点和外踝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2.在踝关节屈曲90°时,距骨后外侧结节在外踝和跟腱之间的暴露点中心(G点)到外踝中心垂直距离为9.95±0.85mm、和外踝在跟腱上的水平投影点(H点)的垂直距离分别是:左侧:9.17±0.77mm,右侧:10.06±0.77mm,经统计学分析,可以认为G点,H点,外踝中心(M点)构成一个以 G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此三角形平行于水平面。3.踝关节屈曲90°时,从 G点打钉到距骨颈内侧和外侧的最大角度分别为:35.68±1.32度、15.14±1.01度,从 G点打钉到距骨颈上方,下方最大角度分别为:15.96±0.79度,15.14±1.01度. 结论:1.在外踝和跟腱之间闭合打钉,从后向前固定距骨颈治疗距骨颈骨折符合距骨的解剖学原理。2.在踝关节屈曲90°时,可取外踝的平面,外踝和跟腱中心的连线的中点为体表进针点,以垂直此连线进入距骨后,在外踝平面上,向内打钉的角度和足的矢状面成角不能超过35.68±0.79度,向外打钉和足的矢状面成角不能超过15.14±1.01度。3.在踝关节屈曲90°时,可取外踝的平面,外踝和跟腱中心连线的中点为体表进针点,以垂直此连线进入距骨后,在足的矢状面上,向上打钉和外踝平面成角不能超过15.96±0.79度,向下打钉和外踝平面成角不能超过15.14±1.0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