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ndoscopicvariceal ligation,EVL)后患者证候分布,以探讨EVL后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就诊符合纳入和诊断标准的患者,经过内镜确诊入组的100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EVL后证候分布特点,分析证型和Child-Pugh分级、病程、病位、血型等之间的关系。  结果:1、肝硬化静脉曲张患者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男女比例为2.7∶1,40-60岁年龄段占65%。2、EVL后有6种纯证型,11种复合证型。3、根据《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肝硬化的证候分类,肝郁气结证1例,水湿内阻证11例,湿热蕴结证14例,肝肾阴虚证34例,脾肾阳虚证25例,瘀血阻络证15例,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肝气郁结证。舌形以瘦薄舌、胖舌、嫩舌为主,舌苔分布中白苔占大部分,舌色以淡白舌为主,脉像分布主要以脉弱,脉细为主。4、EVL后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肾、胃。5、在所收集的100例患者中,EVL后证型中血型分布,经X2检验,P>0.05。6、EVL后Child-Pugh分级中A级患者未见;B级患者证候分布以肝肾阴虚证为主,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次之; C级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次之。7、EVL后8个月患者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脾肾阴虚证为主;术后16个月,以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脾肾阳虚证次之;术后22个月,以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为主,水湿内阻证、脾肾阳虚证次之。  结论:1、肝硬化静脉曲张患者中以40-60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多见。2、EVL后复证多见,且多为虚实兼挟证。3、EVL后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舌形以瘦薄舌、胖舌、嫩舌为主,舌苔分布中白苔占大部分,舌色以淡白舌为主,脉像分布主要以弱脉,细脉为主。4、EVL后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肾、胃。5、EVL后证型与血型不具有相关性,与Child-Pugh分期、病程具有一定相关性。6、本研究结果提示EVL后虚证的临床证候较明显。故在套扎后应注重虚证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静脉曲张复发及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达到缓解症状,减少胃镜随访次数的目的,为肝硬化EVL术后患者的中医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治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VEGF、Fit-1和Flk-1 m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探讨了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区微血管系统重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脑出
目的:通过对泸州地区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个体进行颈动脉彩超筛查,评估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缺乏体育锻炼、肥胖、吸烟、卒中家族史)与颈动脉狭窄的关
目的: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不明
目的: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能够影响降糖药物及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造成血糖不稳定。目前西医多采用胃肠动力药治疗,但是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我们根据其阴虚燥热血瘀的基本病机,制定凉润通络方,为明确该方剂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作用机制,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运用放免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血浆中MOT、SS、CCK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