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融合的磁场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物理学科中,实验在学生认知内容、理解知识中充当着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在切身体验下对知识进行理解并升华。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如:部分实验仪器昂贵,成本与风险不对等;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程度,一旦操作失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部分实验需提前准备实验环境,一旦操作失误无法可逆等诸多问题,使得实验开展起来效率低,甚至无法正常开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传统实验进行虚拟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实验教学趋势。磁场的探究是中学物理“电与磁”的关键知识章节,传统课堂中对磁铁周围的磁场通过铁屑来模拟,这不仅容易弄乱桌面,且无法给予学生科学的可视化效果。目前,对于磁场科学可视化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还较少,因此基于虚拟化技术对磁场进行模拟的方法与实践的探究是可行且必要的。常用的虚拟化技术包括Flash,OpenGL和XR(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等手段。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虚拟实验相关背景研究。梳理虚拟实验国内外大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文献,提出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2)理论与基础研究。对虚拟实验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虚实融合技术的特点,并整理虚拟实验课件的相关理论,以及虚拟实验设计的软硬件要求。(3)磁场可视化及磁力模拟方法研究。依据物理磁场的特征,在已有的电磁物理公式的基础上,结合通电导线磁场的计算公式进行矩形永磁体(条形磁铁)磁场可视化模拟,探究矩形永磁体磁场可视化的方法。(4)虚实融合的永磁体实验的设计与实现。以中学物理磁场的性质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学习者分析等流程进行实验设计,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磁场可视化,构建一套虚实融合实验。(5)虚拟磁场实验的测试与应用。构建测试用例,对本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同时将系统进行初步的推广应用,调查用户对其的想法与感受。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虚拟实验(磁铁的磁感线),基于Vuforia增强现实平台,通过三维游戏引擎Unity3D实现整个虚实融合实验系统。并在系统中引入了具有创新性的磁场可视化方法。最后对实验的操作进行全方面测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虚拟实验的有用性与易用性。为虚实融合实验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虚拟实验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景观水体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改善居民和公共环境。但由于景观水体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质和透明度变差,严重影响水体的景观效果。道路径流雨水和河道水常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但其自身水质往往较差,尤其是产浊物质含量较高,需要对补充水进行除浊。传统的过滤除浊装置多需要气水反冲洗系统,构造复杂,运行成本较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对水体中产浊物质截留效果好,截留物易于清理且运行周期较长的装配式滤床,对景
本文探讨了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条件(制品含水量、pH值、固形物含量)、明胶的凝冻强度即冻力与明胶添加比例和胶体复配(明胶与果胶)对凝胶软糖质构及品质(软硬度、弹性、热稳
佛教的三自性理论作为唯识思想的一部分,首先在《解深密经》中被提出,而后受到大乘佛教时期瑜伽行派的推崇,将唯识思想与三自性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认识论的体系。三自性思想的发展与佛教发展息息相关,其结构也因唯识思想的加入而复杂化,由单层结构向双层结构过渡。三自性理论虽然是作为唯识思想的一部分,但是它不仅仅只与唯识宗有关。在藏传佛教发展的初期,寂户和莲花戒就成立了随瑜伽行中观派,将唯识思想与中观思
高密度聚乙烯(PE100)管材以其优异的化学与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长期静液压载荷的作用下,由裂纹引起的应力集中区是管道在服役过程中最为危险的一个薄弱环节,通常在裂纹尖端会产生蠕变损伤,引发PE100管慢速裂纹扩展,裂纹扩展到管材所能承受的临界尺寸时,管材迅速发生破坏,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或燃气爆炸,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PE100管材的蠕变及慢速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至关重要。本
陕西“4+4”中考新模式是应对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招生考试制度政策改革所做出的陕西方案。通过探索陕西“4+4”中考新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提高历史教学与新教材、新中考模式的切合度,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应对措施,落实中考改革具体要求,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挥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的人文价值。同时对陕西一线历史教师教学提供思路,也为衔接高等教育入学考试“3+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加,如何实现科研管理模式的优化,成为各国科技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由于缺乏对基础科研项目准确、客观地评价,导致A研
有机紫外线吸收剂(Organic ultraviolet absorbents,Organic UVAs)主要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部分有机紫外线吸收剂还被添加到工业产品中以使产品在紫外线照射下保持稳定。同时,该类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生殖毒性等多种有害性。由于有机紫外线吸收剂通常与产品是物理结合而不是化学结合,易于释放到环境中。目前,一些研究报道了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对于一
研究目的:分析CK5/6和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回顾性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14年06月至2018年06月195例经过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确定为TNBC并接受NAC的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剔除因化疗导致ER,PR,HER-2状态改变以及不能接受手术的晚期(Ⅳ期)病例(2)选择经组织学均确诊为浸润性非特殊
泡桐黄化突变体是从白花泡桐杂种育苗中筛选而来,其叶色突变的研究以前未见有活体标本,因此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的植物材料经过多年繁殖培育,叶片及茎秆均为黄色,与其它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其极大的表面积,适当的微孔孔隙和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在固定化酶领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但是,MOFs孔道一般都属于微孔,而大多酶分子直径都大于2 nm,因此微孔结构是制约着MOFs材料作为通用酶载体的屏障之一。同时,MOFs材料作为一类拥有均匀和受限的催化位点,尺寸,形状和对映选择性的高效无机催化剂在复杂大分子的合成与降解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生物催化剂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