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Al<,2>O<,3>-MgO-La<,2>O<,3>微晶玻璃系统的微波介电性能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熔融法制备玻璃,而后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制备具有高介电常数和高Q值的SiO2-Al2O3-MgO-La2O3微晶玻璃材料。改变系统中BaO、PbO和MgO这几种氧化物的质量分数并在850℃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得到了多个样品。利用微扰法对各个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别研究了BaO、PbO、MgO及热处理制度对SiO2-Al2O3-MgO-La2O3微晶玻璃系统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SiO2-Al2O3-MgO-La2O3微晶玻璃系统中,BaO的存在使系统的介电常数都有所提高。BaO的质量分数为4wt%时,εr为最大。长时间的热处理使系统的εr提高。BaO对系统的Q值无益,这是因为系统在热处理过程中析出钛酸钡晶体。 PbO对SiO2-Al2O3-MgO-La2O3微晶玻璃系统的介电常数有益。含PbO的样品在长时间热处理后介电常数都达到14以上,其中含PbO14wt%在850℃保温72h的样品的介电常数最大为16.29。长时间热处理后,系统析出的主晶相相同,都为Mg2La4Ti3Si4O22(单斜)。PbO的含量为14wt%的样品的介电常数出现峰值,这与其中析出含量较大的次晶相Pb9Al8O21有关。通过研究热处理对系统Q值的影响,得出微晶玻璃的Q值的变化在热处理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一个合适的热处理制度,使Q值发生突增。长时间热处理得到的微晶玻璃系统的主晶相Mg2La4Ti3Si4O22使系统大都具有负的温度系数,而PbB4O7晶相具有正温度系数。 晶核剂TiO2含量的增加加快了系统的晶化。在850℃保温30h就能使系统几乎完全晶化。MgO对介电常数有益。当MgO含量小于14wt%时,随MgO的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增大。长时间热处理后,所有样品的Q值都达到了2600以上。 通过计算,得到了该微晶玻璃系统的主晶相Mg2La4Ti3Si4O22(单斜)在f=10GHz左右测得的介电性能:εr=14.86,Q=4233.6,τf=-160.4ppm/℃。 实验中得到了εr>14,Q>2500,τf的绝对值小于200的微晶玻璃,如:PbO质量分数为10wt%,经850℃ 10h热处理的样品(εr=15.68,Q=2598,τf=75.9ppm/℃);MgO质量分数为16wt%,经850℃ 30h热处理的样品(εr=14.39,Q=2619,τf=-176ppm/℃)。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用电磁无损检测方法进行钢铁材质检测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对于钢材及其制品的混料、硬度和裂纹质量检测还存在许多难题,如用传统检测方法检测齿轮毛坯的硬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人工记录方法较慢。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齿轮毛坯的硬度检测中,神经网络技术有较强的自学习性和适应性,能自动学习隐含在测试数据中的物理规律,是一种优越方便的信息处理技术,是电磁无损检测的新方向。...
【摘要】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VoLTE用户井喷式增长,VoLTE对网络的要求比LTE更高,高铁网络面临着频率资源紧张,用户数多,上行容量受限,频偏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实现高铁场景高品质优化要求,以“打造高铁VoLTE精品网标杆”为核心目标,围绕两个关键要素“客户感知良好、网络质量稳定”,按照“两维五阶”方针开展高铁VoLTE专网集中优化。两维,即两个维度:规划和优化。五阶即:夯实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为加强当代美术理论建设及美术批评对艺术创作的指导与引领,挖掘培养美术理论、美术评论人才,2019年10月16日至17日,由
期刊
对汽车尾气排放日益严格的标准,对氧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SrTi0.65Fe0.35O3-δ(STF35)作为材料体系,以提高氧传感器的灵敏度,缩短响应-恢复时间,减小电阻温度系数(T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红色文化,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教材内容、组织活动、加强沟通三个方面出发,旨在通过不同的教育模
黑碳(BC)是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碳物质。黑碳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源和汇。古老沉积物中黑碳的记录可以重建过
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在很多方面有了突出的变化,但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数学老师依然视自己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忽视了更为重要
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开发氘氚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最有前途的途径。虽然开发氘氚核聚变能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得到了论证,但是要真正将聚变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