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的情感依恋形成因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用户为中心”为特点的web2.0时代,用户生产内容是非交易类虚拟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必须吸引更多成员加入并促进用户持续使用。同时,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各虚拟社区运营商相互模仿,信息系统平台和功能日渐趋同,单纯从理性的认知视角很难区分虚拟社区优劣。用户的行为特征也开始由理性的决策行为转变为理性与情感并重的行为,在维系用户与虚拟社区之间的关系中,从情感的视角出发,研究虚拟社区用户的持续续使用行为便具有了实际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延伸的自我理论、依恋理论,在回顾、梳理前人有关虚拟社区依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延伸的自我视角下的虚拟社区用户情感依恋研究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对用户生产内容、延伸的自我、情感依恋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探索了用户如何通过用户生产内容形成对虚拟社区的情感依恋,从而为虚拟社区的管理者更好地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用户忠诚度提供借鉴。  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延伸的自我的二阶因子模型得到了验证;其次,虚拟社区中,用户生产内容可以促进自我的延伸,并通过延伸的自我形成对虚拟社区的情感依恋;最后,用户的情感依恋对持续使用意愿成显著的正相关。  本文通过引入心理学的延伸的自我概念,并结合依恋理论对虚拟社区的情感依恋的形成进行分析,认为用户通过生成内容,达到表达自我、实现自我、愉悦自我、社会认同,与虚拟社区形成自我相关联,使虚拟社区成为延伸的自我的一部分,进而形成对虚拟社区的情感依恋,增强用户粘度。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积极地推进对虚拟社区情感依恋形成机理的认识,同时也验证了Belk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延伸的自我理论,即:用户生产内容也是一种延伸的自我,当我们在虚拟社区生产的内容越多,延伸的自我越广。
其他文献
广告资金的投入、不同品牌的广告预算分配,以及当市场出现变化时所做出的广告预算调整,广告在促进购买、维持顾客及客户转换方面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出相应的决策等诸多问题
1931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时代,内忧外患,纷沓至来。特别是二战后同盟国的出现,中国的抗日战场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把中国推到了世界政治风暴的中心。特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互相认知,互相合作。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尤为激烈,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
人居环境的审美文化是"艺文"的综合集成,涵盖书法、文学、雕塑、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在中国人居史上,有无数精彩的例子。在当代的建筑实践中成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可以195
互联网凭借其开放多元、自由交互的优势,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并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进化,开启了一个网络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