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场发射( FED)和等离子体( PDP)发光显示技术的发展,对荧光粉的粒度分布大小、稳定性、发光效率、发光亮度以及导电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纳米发光材料显示了许多奇特的性能,因而它极有希望成为下一代的新型发光材料。在众多纳米发光材料中,以稀土钒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但对其荧光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镧系离子的光谱理论及镧系掺杂发光纳米微粒的研究背景,概括和评述了近年来镧系掺杂发光纳米微粒的合成和表面修饰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场发射显示器(FED)和等离子平板显示器(PDP)对发光材料的要求,以稀土钒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多种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稀土钒酸盐纳米晶。应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光致发光谱(PL)、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TA-TG)、PL光谱、发光衰减曲线和寿命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条件和掺杂离子浓度等对稀土钒酸盐纳米微粒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尺寸、表面化学性质、掺杂离子的固溶度和掺杂格位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和控制规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和创新性成果,为稀土钒酸盐纳米发光材料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发光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采用简单易行的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核-壳结构的SiO2@YVO4:Eu荧光体粉体。包覆后的样品不仅保持了核SiO2的球形形貌又具有纯YVO4:Eu的发光特性。制备的壳层致密均匀、光滑、无开裂,厚度可以控制在50-100 nm。此外,首次利用水热合成法在玻璃底片上外延生长了YVO4:Eu的微米棒晶阵列和分等级结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