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描绘历来就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文学作品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诗经》中的色彩描写入手,探讨有关《诗经》色彩描写的特点、《诗经》色彩话语的审美与文化意蕴以及《诗经》中的色彩描写所反映出的先秦审美观念等问题。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诗经》色彩描绘所具有的五个特点。一是描写了来源于大自然异彩纷呈世界的繁多色彩。二是这些色彩主要是由红、黄、白、黑、青五种色系构成。三是《诗经》中存在着紫色的缺失。四是《诗经》色彩描写物色不分、物色并用。五是惯用同色联想,色彩跳跃性不大。第二章就《诗经》所涉及的五大色彩分别阐述其审美与文化意蕴。红色大致表达四种意义,即庄严与权威,热烈、美好与希望,驱邪与吉祥,胜利与征服,这些象征意义分别与先民们对火、太阳和血液的崇拜有关。黄色大致表达三种意义,即权力,衰败,长寿,权力的象征来自于人们对土地的崇拜,而衰败和长寿的意义则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联想。白色大致表达三种意义,即美丽与高贵,德与善,忠贞与爱情。美丽与高贵的审美观念概由人们对白云、白雪、白玉等事物所象征的高雅、纯洁、明亮等的喜好有关,而白色之纯正无杂的颜色正是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象征,白为日出之光色的本义及太阳在人们心目中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使白色的事物成为表示爱情至死不渝之信念的见证。黑色表示尊贵之意,究其原因是受敬天的影响,并同当时黑色衣物复杂的织染技术有关。青色表达两种意义,即青春与生机,缠绵与情思。青色是草木生长之色,人们由事物想到人事,于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富生机的年龄阶段也以“青”代称。草木之色也最易惹起人的情思,它往往会引发渴望而不可及的情感波澜。第三章探讨《诗经》色彩描写所反映出的先秦时期“和”的审美理想。“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在远古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滋生的以和为美的朴素观念,在《诗经》的用色中也得到了体现。以和为美的首要规定性即在于它是由多样的统一性所组成的,《诗经》中那色调的协调组合及寓丰富于统一的色彩氛围正是中华民族含蓄中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