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仿真具有经济、安全、可靠、试验周期短等优点,在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目前,仿真技术已经在无线通信网络尤其是超短波通信网络的研究和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计算机仿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如何建立精确有效的仿真模型,因为模型构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仿真系统的性能。所以,构建精确有效的仿真模型成为计算机仿真的关键。超短波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于短波、卫星等通信方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运行、维护成本低,组网快捷,受到破坏后容易紧急恢复等。所以,对超短波通信进行仿真显得尤为重要。通用的网络级仿真工具只是针对链路层以上即网络层对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忽略了对物理层的建模,特别是物理层信号传输过程的仿真[42]。很明显,这样做会影响整个网络的仿真结果。另外,超短波是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传输的,而高频电磁波地面吸收大、大气电离层不能反射,只能以直线方式传输。所以,仿真过程必须考虑地理环境及电磁干扰等因素对其传输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实现了高精度的超短波通信仿真系统模型。通过网络级仿真软件Omnet++构建了超短波通信系统的设备节点模型,再由专业仿真软件Simulink和Wireless InSite分别构建了信道仿真模型和电磁环境仿真模型,分别求得了对物理层信号传输有较大影响的信噪比-误码率和路径损耗,然后供Omnet++设备节点物理层模型使用。2)在设计物理层仿真模型时,为了达到与实际应用环境更加吻合的结果,在构建超短波信道仿真模型时,特别设计了三种典型的干扰模型,用来模拟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受到此类干扰时的结果。另外,由于不同类型的天线在相同的仿真环境中对路径损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专业的天线建模软件HFSS构建了天线平台一体化仿真模型,提供给WI使用。3)建立系统仿真场景,通过系统仿真模型的测试结果分析,初步验证了超短波通信网络仿真模型的精确性。尤其是物理层仿真模型在考虑了一系列的实际应用背景后比传统的经验公式求得的结果更加精确,也使得整个仿真系统更接近于真实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