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感”一词具有鲜明的政策取向与时代价值,主要指个体因自身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实际获得而产生的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职业获得感作为获得感的衍生概念,是个体基于职业所获产生的获得感受。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的研究屈指可数。鉴于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重要性与教师职业获得感总体现状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有必要对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究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提炼出教师职业获得感的结构维度,依次为经济实惠感、环境舒适感、人际温暖感、教学成就感、学校归属感、社会尊重感,并自编《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调查问卷》。对重庆市渝东北的C县、X县的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含有6个维度共35个项目的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调查问卷。进而在渝东北的C县、F县、X县和W县的农村小学教师中发放正式问卷,使用SPSS21.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的总体情况及教师在六个维度上的具体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教师对自身各方面的实际所获不满足,体现在教师在六个维度上的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经济实惠感(M=2.60)、社会尊重感(M=3.05)、环境舒适感(M=3.39)、学校归属感(M=3.70)、人际温暖感(M=3.71)、教学成就感(M=3.82),说明教师在经济获得、社会尊重、环境舒适体验等方面未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在年龄、学历、任教学科、教龄、是否在编、职称等级、职务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年龄30岁及以下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不足、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的职业获得感相对偏低、主科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不高等。通过对来自C县、F县、X县和W县的6名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提高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对策。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总体职业获得感的对策有:在经济实惠感方面,提升职业待遇,缩小收入差距;优化职称比例结构,适当降低职称评定标准。在社会尊重感方面,加强正面宣传,提高教师声誉;加强与外界联系,赢得社会支持。在环境舒适感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校舍环境和交通设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不同特征的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对策有:针对30岁及以下的教师,增加培训机会,提升教育能力;增强家校沟通能力,转变家长观念;增强学校吸引力,提高教师归属感。针对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完善工资体系,注重教师实力。针对主科教师,精简教学任务,缓解压力;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兴趣。针对短教龄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提升“师徒结对”成效;学校一视同仁,关注教师情感状态。针对无编制教师,转变社会观念,尊重认可无编教师;平等对待,提升其职业自信与认同。针对低职称教师,持续充电,提高自身能力。针对普通教师,树立集体意识,积极作为;精简教师行政任务,缓解教师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