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墙力学性能数值模拟与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提出,对结构工程在安全、适用、耐久性、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结构由于具有高安全性、高使用性、高环保性等众多性能优势成为结构工程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以上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腔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墙,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其进行初步探索性研究,为其在日后的工程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本文具体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多腔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墙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系统化验证,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其后续力学性能研究奠定模型基础。(2)研究了多腔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墙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受力机理,揭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钢板强度、钢板厚度等参数对轴压荷载作用下构件承载力、初始刚度、变形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且发现组合效应对承载力贡献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此外,还与多腔钢-普通强度混凝土组合墙进行对比,发现该新型组合墙能够在延性不降低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轴压承载力。(3)研究了多腔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墙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破坏过程和受力机理,揭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钢板强度、钢板厚度、剪跨比、轴压比等参数对荷载-位移曲线、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采用应变协调法和全截面塑性两种方法计算该新型组合墙的抗弯承载力,对比两者结果差异,并基于参数模型结果,推荐采用全截面塑性法来合理预测其压弯承载力。此外,通过与多腔钢-高强混凝土组合墙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发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提升抗震承载力并保证构件优秀的延性及耗能。(4)研究了多腔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墙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剪切破坏过程和受力机理,揭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钢板强度、剪跨比等参数对抗剪性能的影响。参考对比不同规范中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基于参数化结果给出适用于该新型组合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此外,计算结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作用是抗剪承载力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索撑网壳结构是在单层网壳的基础上,施加预应力拉索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空间结构体系,能充分改善单层网壳稳定性能的同时,提高结构承载力,减轻自重,并保持结构通透性能和采光性能好的优点,非常适用于自由曲面形态的建筑结构。目前考虑缺陷对索撑网壳稳定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初始几何缺陷,而对具有其它类型缺陷的索撑网壳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并不充分,这制约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于是,本文对具有节点刚度缺陷和索力
随着智慧供暖的逐步发展和智慧供暖建筑的出现,如何正确、精确地获取平均室温信息是实现建筑供暖智慧化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房间实际温度分布不均匀,传统的室温传感器的布置受到空间的限制,以及布线以及技术等要求,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只能反映传感器所在位置周边一定空间内的温度信息,不能准确反映房间的实际平均温度情况。本文调研并总结了不同室温传感器的类型、功能和使用场景,对传感器设备使用做了基本的整理概括。以实地
某地表水厂由于水源被严重污染,需要更换新地下水源。由于应急需要水源地地下水井源较浅,导致地表水混入地下水中,使新水源水呈现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复合污染的性质,浊度、色度、铁、锰、氨氮都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常规两级过滤工艺工艺难以使该水源水处理达标。针对该水源水的特点,本文研究了采用混凝加两级生物强化过滤除锰除氨氮工艺,使该水源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首先在现场实验中仅使用常规两级过滤工艺运行的效果不佳
岸滤是一种历史悠久、绿色高效的自然水处理工艺,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岸滤技术也存在产水量小、抗污染冲击能力差、滤层易板结、生物安全性不稳定等缺陷,导致其难以作为饮用水技术单独使用。本文针对岸滤技术的不足之处,适当缩短岸滤的水力停留时间,将岸滤与超滤技术耦合联用,提出一种岸滤-超滤组合工艺,以哈尔滨段松花江水为原水,考察其对天然地表水的处理效能和运行稳定性,并探究岸滤对超滤膜污染的缓解机理
随着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与大型文娱表演日益增多,大型体育馆作为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已在全国范围普及。大型体育馆内空间构成复杂、人群密度较大、疏散时间集中,因此其安全疏散问题一直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目前多数研究聚焦于运用量化的方法研究客观因素对于疏散的影响,但与疏散中主观因素影响相关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文将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引入建筑安全疏散研究,系统研究疏散感知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要素,建
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无法形成强度一直是一大难题,传统冬季施工养护方法由于能源消耗大、强度形成慢等缺点并不适合用于严寒地区的养护工作,同时沿海严寒地区海水资源丰富,若用以制备混凝土势必会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所以在保证构件中氯离子的含量处于国家标准的范围之内使用海水制备混凝土是未来设施建设的可行方案。欧姆热养护作为一种养护方式具有早期强度形成快、克服严寒环境等优点,若混凝土在欧姆热养护过程中可以降低有害氯
高强钢材因其自身强度显著提升,在实际建筑结构应用中可以有效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与结构自重,相应地也可以减小焊缝尺寸,提升焊接质量与结构疲劳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少其上各类涂层厚度与用量,降低构件制作加工、运输安装等费用。因此,与普通钢材相比,高强钢因其在结构安全与环境友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型钢结构工程当中。由于钢材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暴露在大气环境下时极易发生腐蚀,而腐蚀作用则会使钢结
我国目前存在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涉及面广的问题,而缺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建设进程、GDP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微量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环境中的隐患,在饮用水源中频繁检测出酮基布洛芬(Ketoptofen,KTP)的存在,即使含量在微量水平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活化过硫酸盐技术通过形成硫酸根自由基对有机化学物进行降解,由于过硫酸盐易于储存和运输,硫酸根自由基具
针对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更为庞大而产生建筑节能问题进行研究。为弥补传统有机保温材料不防火的缺陷需要将有机保温板替换成不可燃的无机保温板。研究对象以岩棉为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结构。针对岩棉自身性质及在外界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设计出用于岩棉保温板封装的材料及封装方法,并对岩棉复合板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本研究将采用水泥基材料(砂浆)对岩棉芯材进行六面封装,制成岩棉复合板,以达成阻隔外界环境介质的目的。为了能
快速的城镇化引发了水生态破坏、水安全缺乏保障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理念被认为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传统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往往忽略城市本身的动态发展,无法兼顾多个目标之间的权衡关系,使得海绵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本研究通过对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模拟分析,评估了城市的动态发展对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提出了城市扩张视角下的径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