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规划的实践与研究工作逐渐深化,从学者对旅游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旅游规划的基础是调查、研究、评价旅游市场变化与县域旅游资源的特点,而它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设计旅游项目、协调旅游业与其他各行业的关系,它的目标就是实现旅游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的最大化。在规划工作中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实现旅游规划的任务与目标成为规划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县域旅游规划中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选择三个问题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对县级旅游规划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解析了围绕产业定位应做的各种工作,研究了产业定位与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进行旅游产业定位、如何制定发展目标、如何选择发展模式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 旅游产业定位,在规划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对它重视不够,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定位方法。本文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依据旅游产业在不同阶段的任务,提出基准定位与前瞻性定位两个概念,即针对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准定位与对旅游业未来发展预测的前瞻性定位。围绕着这两个层次的定位,需要解决不同系统的问题。基准定位主要是调查评价县域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予以评估。前瞻性定位则主要是考察县域内不同产业间的关系与发展前景,对县域内众多产业进行比较、选择,从而确定旅游业在县域未来经济系统中的位置。围绕这一问题,对影响产业定位的诸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施产业定位提出自己的设想。 在产业定位之后如何实现又引出两个密切而相关的问题,即制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模式。对于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对它关注较少,作为连接基准定位与前瞻性定位的纽带,发展模式要解决的是县域旅游业如何发展,走什么路的问题。它所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思路与方向,至于详细的发展措施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发展目标,以往的研究多数结合一些具体的县域制定发展目标,缺少概括性与理论高度,既不属于认识论范畴又非方法论范畴,对规划工作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本文重点论述这三个问题,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释,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对县域旅游规划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所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