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萧乾七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写小说仅占去五年时间(1933-1938),然而正是这五年的小说创作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仅以其小说的探究来揭开这个传奇人物的文学生涯。本文依照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主要是以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和《梦的解析》中的观点贯穿全篇来阐释萧乾的小说,有助于揭示萧乾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转变和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三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一、梦的源起:从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中的观点出发,通过对萧乾童年时期贫穷的生活经历、民族自卑、宗教强迫及两位导师的指引、阅读启悟等精神熏染的分析,探讨其对萧乾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二、梦的演绎: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中“梦的工作”的四个方式--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出发,探讨萧乾自由、田园、爱情三个梦的内涵与特征,展现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萧乾小说中关注下层人民及儿童视角、诗化手法的运用。具体通过《梦之谷》的分析展现爱情之梦特有的内涵。
三、梦的回归:通过萧乾的人生经历和导师影响及其对传统文学、西方意识流的深入研究其早期小说“写意”风格的形成,并结合时代的思考、个体文化倾向和巴金的影响分析其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由“写意”回归到“写实”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