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柚[Citrus maxima(Burm.)Merr.]汁胞粒化现象对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其发生机制仍未得到解释。前期研究发现木质素代谢与汁胞粒化过程关系密切,因此本研究从该代谢途径入手,对不同品种和组织中的木质素进行组分分析,并对与氧化木质素前体相关的POD进行酶活及同工酶谱分析,以期为后续汁胞粒化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我们首先建立了从柚组织中分离木质素的方法,通过紫外扫描及HSQC NMR技术对来自不同组织和品种的乙酰化处理的木质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4’连接方式在所有试验组织的木质素中均是主要的连接方式,其次是与愈创木基结构单元含量相关联的β-5’连接方式,而β-β’连接方式只在紫丁香基含量较高的组织中检测到。粒化汁胞木质素中愈创木基结构单元的含量极高(91.13-96.82%),与其他组织(叶片、茎及囊衣)的木质素组分并不相同。这种特异性积累的木质素不易降解,主要由松柏醇聚合形成。不同品种在木质素组成上差异性不大,但是其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含量比例却有很大差异,说明品种间粒化的机制可能是相同的,而粒化的严重程度却不同。为了对与松柏醇氧化相关的POD进行研究,我们首先确立了可溶性及离子结合POD提取的最佳体系分别为pH 8.0,100 mM Tris-HC1和含0.1%Triton X-100+1M NaCl的pH 8.0,100 mM Tris-HC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及离子结合POD活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POD活性较离子结合POD高出很多,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POD近中柱与远中柱酶活存在极显著差异,其酶谱中近中柱的碱性POD组分活性较远中柱高,反映了其与汁胞粒化的相关性。离子结合POD虽未在酶活上体现与汁胞粒化的相关性,但在粒化时期却出现了特异性的碱性POD组分,因此,该部分POD可能与汁胞粒化关系更为密切。此外,赤霉素处理虽然对这两部分POD的酶活及同工酶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在汁胞粒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待进一步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