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学界关注的课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堂主要由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组成。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世纪八十年代,钱梦龙老师针对当时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和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管钱老师的理论提出已经近30年,可是对今天的语文有效教学依旧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笔者尝试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钱老师的教学行为,从“话题”“问题”和“巧答”三个角度剖析其“主导”思想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钱梦龙‘主导’思想与语文有效教学的关系”。这一部分在阐述了有效教学研究现状后,界定了语文有效教学的概念,并对我国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历程进行了回顾,其中以钱梦龙的“三主”最为突出。他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为“导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首席”的位置。教师通过“话题”“问题”“答题”三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部分:“话题在语文有效教学中的统筹作用”。这一部分着眼于钱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设置的“话题”。主要从“话题”创造课堂民主氛围、“话题”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话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方面来探讨语文有效教学。第三部分:“巧问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则从“问题教学”的溯源出发,探讨钱梦龙老师的“巧问”。这一部分主要从“问题来源”“复述问题”和“问题设计”三个方面来研究,寻找出钱梦龙老师是如何从学生的疑问出发,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第四部分:“巧答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作用”。这一部分将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机智锁定在“巧答”这一点上,并依据他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小结,从巧问“热场”和拨“偏”返“正”两个方面分析钱老师的“化解”方式,探讨如何将学生的“题外话”和“怪题”变“废”为“宝”。第五部分:“结束语借鉴与反思”。通过对钱梦龙“主导”思想的分析,本章节认为,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方法虽然很难完全掌握,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掌握其中一些小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去。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