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及变化分析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udier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和系统地监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时空动态变化是评估草地生产力水平、维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分析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遥感是快速监测区域尺度草地AGB的最有效途径。目前草地AGB遥感监测研究重点聚焦于多因素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和区域尺度草地AGB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然而,已有研究在多变量数据集构建、变量筛选、模型对比分析、实测样本量、观测年限、研究地域范围和驱动因素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构建大尺度、长时序的草地AGB精准估测模型以支撑大范围(涵盖众多草地类型)、长时间序列的草地AGB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已有草地AGB遥感监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晰中国北方地区近几十年草地AGB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本论文以在中国北方地区长达20年(2000-2019)调查采集的大量(6316条)生长季实测草地AGB数据为基础,结合MODIS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以及气候、地形和土壤各类环境因素数据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STEP)、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和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4种变量筛选方法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4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了中国北方地区及5个分区的草地AGB遥感估测模型。基于对比确立的研究区最优草地AGB估测模型模拟了中国北方地区2000-2019年每年的草地AGB空间分布格局;进而利用Slope趋势模型和Hurst指数综合分析了研究区2000-2019年草地AGB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2019年之后草地AGB可能的未来变化趋势。最后使用地理探测器和LMG两种方法定量化探讨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中国北方地区2000-2019年草地AGB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SPA筛选的变量集构建的RF模型更加适用于研究区草地AGB的遥感估测。4种变量筛选方法均可极大地简化模型,降低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以及提高草地AGB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之下,SPA对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削弱能力最强、筛选结果稳定、运算效率高且筛选的变量构建的模型性能更好。在4种机器学习算法中,综合考虑预测精度、模型稳定性和运算效率,RF比SVM、ANN和ELM表现更好。(2)当样本量充足,样地在研究区域内相对均匀地分布,并且建模变量涵盖多种植被指数和各类环境要素的情况下,对整个研究区构建的草地AGB机器学习模型比分区模型的稳定性和估测精度更高。中国北方地区最优草地AGB遥感估测模型是利用研究区域内的全部样本数据构建的SPA-RF模型,该模型的测试集R~2和RMSE分别为0.64和596.88 kg/ha。(3)中国北方地区20年(2000-2019)平均年最大草地AGB介于161.83-3663.09 kg/ha,整体呈现中西部低、东南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年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梯度相似。2000-2019年间,研究区绝大多数(85.87%)地区的年最大草地AGB呈现增加趋势;并且在2019年之后,研究区草地AGB可能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样整体向好,71.12%的草地AGB在未来可能表现出增加趋势。(4)降水量、太阳辐射、土壤有机质和家畜密度是中国北方地区大区域尺度下草地AGB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然因素对草地AGB变化的影响大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驱动因素对研究区草地AGB变化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表现为相互增强。自然因素之间更多表现为双变量增强,而人为因素之间以及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更容易出现非线性增强。(5)气候驱动因素对研究区草地AGB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研究区52.95%草地区域的AGB时空动态变化受降水主导;温度主导AGB变化的草地区域面积占比为17.67%,且温度对草地AGB的主导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热条件更好的半湿润地区;而太阳辐射主导了29.38%草地区域的AGB时空动态变化,且太阳辐射主要在水热条件相对适中、日照充足的草地区域发挥更强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金融领域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必须针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本文首先基于连续性、稳定性等“多性”目标,阐释“时度效”的内涵与特征,并在理清“时“”度”和“效”之间逻辑关联和相依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筛选“时度效”表征变量,重点刻画“时度效”表征变量与经济基本面变量的动态走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时度效”内涵极为丰富“,时”“度”和“效”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外在“冲突”表象,但多数情形下三者之间呈现“一致”属性。第二,“时“”度”和“效”之间既存在逻辑先导关
<正>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十分重视环境的作用,也很关注环境创设的品质。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环境创设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师忙于环境创设,经常在“做环境”;环境创设追求所谓的繁复、漂亮;环境创设大多为了迎评检查;等等。这些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展开探讨,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儿童立场的缘故。没有理念上的革新,没有对儿童立场的正确理解和坚持,环境创设
期刊
皮带运输机在煤炭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因采矿环境复杂,皮带会经常出现纵向撕裂。为了减小皮带纵向撕裂给井下运输造成的影响,准确、高效地检测输送带的纵向撕裂,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皮带运输机纵向撕裂检测系统,并采用随机森林进行信息融合。该系统能够实现皮带运输机正常工作的环境监测以及皮带纵向撕裂故障的及时诊断,有效地预防皮带大规模撕裂事故的发生。
本文从学理上辨析了数据机制与传统价格竞争机制的差异,并着重探究了更好发挥数据机制作用的基础制度体系。具体地,从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安全5个方面依次阐述了它们对数据机制的理论作用、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亟需突破的制度瓶颈等内容。其中,确权是数据要素化的前提,流通是数据广泛使用的表征,交易或共享是数据交互使用的主要方式,分配是数据机制产生的社会结果,安全则是促使数据机制健康有序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
本文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罗非鱼皮对鱼皮性质、提取明胶分子性质和提取明胶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的增加,罗非鱼皮的厚度和硬度增加,罗非鱼皮的含水量和延展性降低。另外,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鱼皮中的水分流动性变小,自由度高的水分向自由度低的水分迁移。从电泳图中可以看出,真空冷冻干燥时间为60和150 min减少了4个肽链的含量,但是增加了β-折叠和无规卷曲百分比,并降低了提取明
信息科技向金融业的突进式渗透使金融数据成为金融风险的栖息地,并将金融数据治理填入金融监管的议程表。归因于金融数据公私合一的属性特征、扁平化的网络架构与多层次的应用风险,以多元化主体和民主化规程为表征的协同治理高度契合金融数据治理的需求。尽管我国金融数据协同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政府协调网络空白、治理资源分配不均与社会治理能力孱弱等现实困境,但金融监管层可在优化协同组织网络的基础上,补足串联各治理主体的
目的 探讨艾曲波帕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8例接受艾曲波帕联合CsA治疗的SAA患者资料,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32.4%和42.6%。ORR与艾曲波帕使用时间长短有明显相关性(P<0.001)。中位随访时间27.5(6.0
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高校大学生对健康体质的热切关注与思考。本文主要将诸多大学生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应激性的突发性损伤和死亡状况进行提前干预和防卫,主要在于大学生健康体质的宏观防卫机制和微观防卫机制,阐述了运动前期、运动中期、运动后期过程中,对象实施的差异预防、阶段实施的潜伏、区域队伍梯队建设,实现快速急救、全范围参与社保,降低和转移运动风险、自我医学监督、运动健康状态测评、运动损伤中医疗急救生存
<正>笔者从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定义及应用出发,研究环境感知系统中的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环境感知技术的基本情况及应用,对比技术优缺点,同时分析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趋势。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包含三大模块——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环境感知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眼睛,是其决策、控制执行的基础。环境感知系统是利用车载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及V2X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