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和《幸运的吉姆》中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现象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q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流亡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通过小说和游记向世界展示了“第三世界”独立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作品背景多设定于非洲、西印度群岛、中东等西方眼中落后的地区,通过对现实的描摹来展现殖民的罪恶和去殖民化道路上的艰辛,呼吁人们对“第三世界”给予关注和对殖民这一不平等体系的谴责。1955年毛姆奖得主金斯利·艾米斯是“愤怒的青年”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以幽默和讽刺为特点,反映战后英国下层社会青年迷惘和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本文选取奈保尔的《河湾》和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两部小说,从他者的角度分析在前殖民地的知识分子萨林姆和宗主国的知识分子吉姆二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受到的边缘化情况。二者都是其自身环境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构建自我身份的他者,被压迫、利用,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处于孤独痛苦之中。虽然遭遇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但是二人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却有类似之处——缺乏安全感、缺少尊重和他人的和谐关系。本文从文化、社会以及心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导致他们边缘化身份的原因,也展现了萨林姆和吉姆二人在面对边缘化危机时采取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措施。但主体为了捍卫自身地位,不会接纳他者,因而在去殖民化进程中的萨林姆和阶级斗争中的吉姆很难凭个人的努力改变这种被压迫的边缘化地位。  萨林姆和吉姆都是各自社会边缘化的知识分子代表,尽管受到边缘化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但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已成了一种普遍化现象,值得我们的关注。
其他文献
阐释学和文学翻译研究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们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方面有非常多的交叉重叠性。阐释是文学翻译之灵魂,文学翻译,究其本质是意义的阐释与表达的艺术,伽达默
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以敏锐的观察和生动的笔法形象地刻画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恋爱和婚姻。通过对《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人物设置
本论文聚焦于美籍海地裔作家艾薇菊·丹缇卡及其短篇故事系列《可瑞克?可拉克!》,通过简单回顾后殖民地时期的海地历史,与其时海地国民所面对的长期的国内残酷政治军事统治和与
操控理论(又称操纵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派中的一个著名理论。该理论开启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在突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篇章。   本文主
学位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不仅是位卓越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洞察人间百态的哲学家。然而,在其有生之年麦尔维尔却一直不为人所知,备受冷落,无人问
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最初都被认为是两种修辞手法。在传统的观点看来,隐喻是基于两个相似物体的相互代替,而转喻则被认为是基于邻近的两物之间的相互代替。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西媒体关于“非典”和“甲流”报道的危机话语并探讨了中西媒体中危机话语呈现的不同特点,同时比较了中国关于“非典”和“甲流”报道的不同。迄今为止,在危机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写于2009年的一部新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通过全景式、多声部、非线性叙述时间、频繁的场景切换等手法刻画身处二十世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