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因调控是细胞内各相关物质对基因表达行为的调节,控制着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因此对基因调控的研究不但可以探究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而且能对基因相关疾病的预测、诊断、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调控是细胞内各相关物质对基因表达行为的调节,控制着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因此对基因调控的研究不但可以探究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而且能对基因相关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以及药物设计起到极大的帮助。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转录因子信息、蛋白质互作信息等多源生物信息,可以建立网络模型,描述基因之间调控关系,以便于上述研究的进行。但目前调控网络模型大多只关注“基因到基因”的调控关系,并不涉及深层机制的描述,且对于多源生物信息的利用方式也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由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源生物信息的基因调控动力学模型,其具体内容描述如下:(1)新型的更加精细的基因调控动力学模型本文针对基因调控的深层机制进行建模,采用Petri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来描述更加细致的基因、蛋白质以及生物小分子共同参与的调控过程,从而较其他模型更加精细,更加符合细胞内的动力学规律。(2)更多先验知识的直接利用构建复杂的系统模型需要融入、参考多源生物实验数据带来的先验知识。但目前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只在基因层次上研究整个动力学系统,因此需要将先验知识先转化为“基因到基因”的调控关系,再间接利用。而本文直接将先验知识嵌入到模型中,使其能够直接参与模型求解过程,从而充分发掘它们蕴含的信息。(3)求解复杂动力学模型的数学及计算机方法本文所关注的复杂模型的求解是基于时序数据和先验知识对含有大量隐层结点的递归网络模型进行大量参数的优化。因此,本文在确定优化目标的数学定义时,提出融入先验知识的数学形式,以达到合理利用先验知识来避免过拟合的目的。同时,在优化问题的解决中,利用BP算法对含有大量隐层结点的递归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此外,本文还采用并行化的计算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效率。为了验证该基因调控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和普遍性,本文设计并实施实验,以检验这种动力学模型矫正与预测基因表达行为的能力。实验过程中还比较了GPU并行计算与CPU计算的时间性能,结果表明并行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此建模算法的效率。
其他文献
在矿井下对于有害气体的检测中,风速是重要的检测参数。风不仅可以给矿井输送充足的新鲜空气,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正常呼吸,也可以冲淡有害气体的浓度。对于合适工作条件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发现、检索和处理这些视频数据成为学术界及工业界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视频检索需要人工为视频
本试验以玉米蛋白粉为研究对象,通过缺氧和有氧两种培养方式,研究不同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和初始水分含量条件下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15AC-DON)的积累动态变化规律,为玉米副产物储运提供有效防霉措施、降低DON污染及霉变饲料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广元是四川优质烟叶生长适宜区,近年来广元烤烟存在质量不佳、品种特征不显著等问题。本研究以烤烟新品系09011为基础,在广元剑阁开展大田试验及烘烤试验,主要通过研究该品种农艺性状、发病率、品质特征、经济性状、烘烤特性、需氮肥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为广元烟区引进适应性强、优质适产、品质特征突出的烤烟新品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生长特性。田间农艺性状方面,烤烟新品系09011与云烟87田间农艺性状变化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过去很多经济成就是依靠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近些年来,国内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人
钢渣作为一种工业废弃物,在我国其利用率低,污染自然环境。但因其具有一定的胶凝性能,常被当作混凝土掺合料来研究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研究针对对象是非热焖且未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发电、局部负荷、储能设备等形成的小规模电力系统,其既可以连接到传统电网进行并网运行,也可以脱离电网进行孤岛运行。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异质性和小惯性及负
近年来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越来越高的电网设备状态实时数据采样率,调度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快速处理庞大的实时数据的能力。对于电网调度及检修部门,在发生电压暂降之后,需要
焦炉荒煤气中存在大量余热,回收这些余热对我国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焦炉上升管换热器是回收荒煤气余热的主要设备,夹套式上升管中的荒煤气余热回收是一种复杂的传热过程。但是,上升管换热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上升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计算均采用静态计算参数,而系统的运行工况是动态的,这必然导致传热系数计算结果不准确。因此,研究动态工况下上升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及其性能对荒煤气的余热回收具有实际工程
近年来复杂网络受到了多个领域的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现实世界中众多的复杂系统有越来越大的兴趣,也因为复杂网络本身就具备广阔应用前景,比如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