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兰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FhCCDs)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光合作用必需的C40异戊二烯类物质,也可以在非光合组织的质体中积累。在植物中发现的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等都来自于类胡萝卜素前体。类胡萝卜素经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s)催化可在分子的一端或两端发生氧化裂解生成结构多样的脱辅基类胡萝卜素。不同的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可参与植物花色、花香的形成,或作为某些植物激素前体参与调节植株生长、种子萌发、形态构建。此外,一些脱辅基类胡萝卜素还表现出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具有不同裂解活性的CCDs家族成员在多种植物中被鉴定出来,为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香雪兰(Freesia hybrida)是鸢尾科香雪兰属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原产非洲南部。目前广泛栽植的香雪兰主要是经过长期杂交、多倍体化培育的现代园艺杂交品种。研究发现,在香雪兰花朵挥发物及精油中存在β-紫罗兰酮和藏红花醛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脱辅基类胡萝卜素。本论文以香雪兰园艺品种Red River?和Ambiance作为研究对象,对参与这些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进行了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首次对香雪兰中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途径进行了研究,鉴定出了鸢尾科植物中特有的参与藏红花醛合成的CCD2和控制β-紫罗兰酮合成的CCD4,为进一步分析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家族起源和功能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香雪兰园艺品种Red River?和Ambiance花朵精油的主要成分,发现Red River?中含有β-紫罗兰酮及其衍生物,以及天然植物中存在稀少的藏红花醛等脱辅基类胡萝卜素,而Ambiance中只含有较低含量的藏红花醛。同时在Red River?花朵提取物HPLC检测中还发现了玉米黄质裂解后产生的另一种脱辅基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藏红花素-I,Ambiance中则未检测到。根据香雪兰转录组数据库信息,从Red River?花朵中成功克隆得到4条与挥发性脱辅基类胡萝卜素藏红花醛或β-紫罗兰酮生物合成相关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分别属于CCD2、CCD1和CCD4亚家族,命名为FhCCD2、FhCCD1、FhCCD4a和FhCCD4c。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除FhCCD1外,其余三条序列均具有CCDs家族蛋白质典型的由7个β-折叠组成的七叶螺旋桨结构以及4个结合Fe2+辅助因子所必需的保守组氨酸残基。FhCCD1可能由于移码突变而缺失一个保守的组氨酸,因此无法结合Fe2+辅助因子。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FhCCD2、FhCCD4a和FhCCD4c均定位于质体,可以直接利用在质体中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底物,而FhCCD1则定位于细胞质,与其它植物中已报导的相关CCDs亚细胞定位情况相同。CCD2目前只在鸢尾科藏红花属的植物中被鉴定,通过对FhCCD2与藏红花CsCCD2及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典型的CCD1基因内含子结构的对比分析,推测CCD2基因可能起源于鸢尾科植物CCD1或其共同祖先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内含子丢失。通过Realtime-PCR技术对FhCCDs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FhCCD2在Red River?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表达水平随花朵的发育过程逐渐提高,主要在开花期花瓣中特异性表达,花瓣是香雪兰花器官中比例最大的部分,这种表达模式有利于藏红花醛和藏红花素等产物的积累。FhCCD2在Ambiance中表达水平极低,GUS瞬时转染实验结果显示在Red River?花瓣中ProFhCCD2-A和ProFhCCD2-R(分别从Ambiance和Red River?中克隆的FhCCD2启动子序列)具有相同的启动基因表达的功能,表明FhCCD2在两个品种中的差异表达不是由顺式作用元件引起,可能与Ambiance中某些反式调控因子的影响有关。FhCCD4a在Red River?花朵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与β-紫罗兰酮的释放模式一致。体外酶活实验结果表明,FhCCD2在7,8和7’,8’双键位点特异性氧化裂解玉米黄质,生成挥发性产物3-OH-β-环柠檬醛,启动香雪兰体内藏红花醛和藏红花素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反应。FhCCD1和FhCCD4c对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均未表现出催化活性。香雪兰中β-紫罗兰酮主要是由FhCCD4a在9,10和9’,10’双键位点特异性裂解β-胡萝卜素生成。
其他文献
氧化镓(β-Ga2O3)因其本身良好的稳定性、超宽带隙(4.9 eV)和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气敏传感器、能源催化、以及日盲型紫外探测器等。掺杂可以调控Ga2O3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拓宽其应用领域。此外,由于共掺杂缺陷间存在相互作用,可以打破原本单一掺杂中溶解度的限制,减小跃迁能级,从而提升材料导电性。因此,寻找合适的掺杂剂并探寻最有效的掺杂方式是获得高性能Ga2O3的关
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做好音乐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积极思想的作用下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利用音乐中道德的闪光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其道德的进步。自古以来,音乐就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道德进步。音乐是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
期刊
猛禽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种群数量较小,大多为单配制,双亲共同抚育子代,偶尔出现一雄二雌现象。猛禽普遍存在反性别体型二态性,研究认为与配偶选择相关。受限于种群数量和研究难度,基于遗传特征的猛禽配偶选择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小型猛禽红隼(Falco tinnunculus)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行为、微卫星(SSR)、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B基因第2外显子(MHC IIB2),对其配偶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各类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能够为及时发现和应对这些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纳米光学生物探针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检测工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随着对准确性、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等临床检测需求的持续上升,开发准确、灵敏和宽线性范围的纳米光学生物探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源自无机材料指纹区的红外吸收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以此为输出信号构建纳米红外吸
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溪流冰面下水体仍维持流动性,多数底栖动物以幼虫的形态越冬。冬季河床残存的凋落物是底栖动物越冬生存的关键,一些底栖动物(撕食者)的生活史往往与河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相同步。然而,目前关于结冰溪流冬季过程(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参与的生态过程研究匮乏,冬季凋落物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过程尚不清晰,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北方源头溪流冬季生态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相关研究亟
富氟组分过渡金属氟化物的制备一直是化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中最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课题之一,主要源于它们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方面,氟极强的电负性能够赋予中心金属较高的氧化态,从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反应行为。另一方面,过渡金属的富氟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以作为强氧化剂和氟化剂,促进新材料的合成。目前已知的过渡金属氟化物中最高的氟化学计量比为7,唯一的例子是ReF7。压力
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重建我国温带草原古植被动态对了解欧亚草原带的古植被面貌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植硅体作为植被代用指标,在对中国温带草原三种不同草原类型的7种针茅属建群种植物、157个典型群落及154个表土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植硅体形态特征、植硅体组合特征研究后,通过构建转换函数得到我国温带草原植硅体-植被定量关系,并将该关系应用于草甸草原傲根山(AGS)风沙–
声信号是动物交流最广泛和重要的方式之一。动物发声行为的获得主要依靠遗传获得和发声学习。发声学习是指动物模仿其它发声者的声音而改变自身发声的行为,能够简化和缩短声信号遗传过程,是动物声文化得以成功传递的重要途径。发声学习在非人哺乳动物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特征,而且分布非常不均衡。了解不同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对发声学习造成的影响可以为动物发声学习以及人类语言的起源与进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交流声波多样而
声信号是动物声通讯的信息载体,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和外在信息,包括具有某种意图的动机、发声者的情绪及外界环境的指示信息。相比视觉和嗅觉信号,声信号具有不受光照限制、传播距离远、易于侦测和定位等优点,在动物的觅食、求偶、打斗及反捕食中扮演关键角色。觅食行为是动物获得资源与能量的基本途径,作为动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了个体生存和繁殖。动物觅食叫声能够传递食物的可利用性信息,有助于提高社群成员的
结合昭通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品种问题、服务问题和采后问题,提出昭通苹果今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应向科技化管理、提质增效、合作共赢等方向转变,同时提出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