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管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来源 :武汉轻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xx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了解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2)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评估护理效果;(3)将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为实施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在xx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专科住院和门诊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其他日常行为、患者自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其自我管理得分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选取xx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按住院号的尾号随机分为干预组71例给予全程护理管理,随机分为的对照组71例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测评表(DSQL)评价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的得分均较低,其中饮食满分28分,平均15.38±10.41分,得分低于平均分的患者有78人,占54.9%;运动平均7.04±5.32分,得分低于平均分的患者有63人,占44.3%;血糖监测平均5.68±4.39分,得分低于平均分的患者有55人,占38.7%;足部护理平均4.70±3.38分,得分低于平均分的患者有83人,占58.4%;药物平均5.80±1.86分,得分低于平均分的患者有59人,占41.5%;(2)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干预前,两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并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的FPG、PG2h、Hb A1c、DSQL评分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尤其是足部护理,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注意给予关注;(2)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影响;(3)全程护理管理能减少糖尿病足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鉴定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发生的羊肚菌标本,并分析羊肚菌属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ITS)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郑州市郊
利用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T/P数据 (1994年、1996年和 1997年 )、欧洲空间局的ERS1数据 (1992~ 1993年 )和ERS2数据 (1996年、1997年 )以及美国海军的Geosat精密重复任务数据 (1987年、1988年 ) ,由共线法计算了热带太平洋及东、西赤道太平洋洋域海平面高月变化 ,进而研究了 1987年、1991~ 1992年、1994年、1997年
在观测尺度r的取值范围足够大时 ,地图目标的Richardson曲线往往呈反S形态。根据这一特点 ,采用反S数学模型———带导数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Richardson曲线 ,并根据该模型推导出分形无标度区间的计算公式 ,提出了一种自动确定地图目标分形无标度区的新方法 ,最后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利用抛物量子点中电子的二能级系统作为一个量子比特,研究了量子比特的自由旋转品质因子和量子点受限长度的关系.在本文的量子比特模型中,得到了量子比特的自由旋转品质因子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行业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行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协作及融合必不可少且日趋紧密.自动化的出现可以在降低人工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