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三种毒素重组蛋白对小鼠的毒性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猪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发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三种外毒素(ApxⅠ、ApxⅡ、ApxⅢ)对于疾病临床症状的出现以及典型的肺部病变是必需的。这三种外毒素对宿主的肺泡巨噬细胞(AM)、多形核白细胞(PMNs)、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是该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同时研究证实这三种外毒素也是其最重要的免疫原性因子。 这三种外毒素在体内和体外都能表达分泌。要产生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Apx毒素,需要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四个基因CABD组成的操纵子来调控,其中A基因编码毒素结构蛋白,C基因编码毒素激活蛋白,负责对毒素进行酰基化激活,B基因和D基因的翻译后蛋白产物在细胞壁形成跨膜通道,负责毒素由细胞内到细胞外的分泌。各Apx蛋白的结构基因的表达产物没有毒性,需要apxC基因的表达产物激活后才能发挥其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本试验克隆三种毒素蛋白的A基因,研究其重组蛋白的毒性和免疫原性,为高效疫苗的研制提供试验依据。 在本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如下试验: 1.克隆表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三种主要毒素蛋白结构基因 在本实验室构建重组ApxⅠ的表达质粒pET-apxⅠA基础上,优化表达条件,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参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CA的序列(AY232288)和ApxⅢCABD的序列(L12145),用PCR的方法克隆毒素Ⅱ的结构基因apxⅡA和毒素Ⅲ结构基因N端、C端片断。构建表达毒素Ⅱ的结构基因apxⅡA和毒素Ⅲ结构基因N端、C端片断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ⅡA和pET-28aⅢN-C。并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2.三种重组毒素蛋白分别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为了验证三种重组蛋白是否有毒性,将试验分为ApxⅠ、ApxⅡ、ApxⅢ三个大组,各大组包括非复性重组蛋白组和复性重组蛋白组,以提取的天然毒素为阳性对照。以200μg/只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分别于24h、7day和14day后眼眶放血致死,并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复性重组蛋白和非复性重组蛋白均不引起小鼠死亡,对小鼠的生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较小。 3.重组毒素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在毒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试验分为ApxⅠ、ApxⅡ、ApxⅢ三个大组,各大
其他文献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用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学习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及时有效地复习巩固.综合复习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为提升学生复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其在亚临床感染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和在急性感染中的高死亡率,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禽
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初步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为落实实验课的价值功能,
近年来,足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体育运动中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承载着发展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和使命.因此把足球目光投身到小学生身上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目前我国
东毕吸虫病是由分体科东毕属的各种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而引起的一种血吸虫病。该病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给畜牧业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同时东毕吸虫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