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壳厚度变薄和蛋壳强度变弱这一严重影响鸡蛋运输、加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问题,本论文开展了蛋鸡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调控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首先通过研究蛋氨酸锌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了蛋氨酸锌在蛋鸡日粮中应用改善蛋壳品质的效果及其适宜添加水平;并从蛋氨酸锌在体内吸收转运着手,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其调控蛋壳品质的机理。丰富了氨基酸螯合锌在蛋禽上的营养代谢理论,为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锌在蛋鸡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氨酸锌的适宜添加量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相比于添加无机锌,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氨酸锌的适宜添加量。选49周龄的京红1号蛋鸡720羽,随机分成6个组(6个重复/组,20羽/重复):对照组(添加80 mg Zn/kg硫酸锌(ZnSO4)),5个试验组(添加20、40、60、80 和 100 mg Zn/kg 蛋氨酸锌(Zn-Met))。结果表明:80 mg/kg Zn-Met组的采食量和料蛋比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80、100 mg/kg Zn-Met组的胰脏、肾脏和肝脏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80 mg/kg Zn-Met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面积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100 mg/kg Zn-Met组回肠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 mg/kg Zn-Met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肝脏中T-AO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于对照组(P<0.05);100 mg/kg Zn-Met组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蛋在放置 15 d 后,60、80 mg/kg Zn-Met 组蛋重、80、100 mg/kg Zn-Met 组蛋白高度、100 mg/kg Zn-Met组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 mg/kg Zn-Met组蛋壳乳突体宽度和血清Ca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栅栏层厚度、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和蛋壳腺(ESG)中碳酸酐酶(C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蛋鸡饲粮中Zn-Met的适宜添加水平为 60~80 mg/kg。与 80 mg/kg ZnSO4 组对比,80 mg/kg Zn-Met 组可以降低蛋鸡料蛋比,延长鸡蛋保质期,改善肠道形态,提高免疫和抗氧化功能。2蛋氨酸锌对蛋鸡蛋壳品质的调控机理研究2.1蛋氨酸锌在蛋鸡小肠和肝脏中吸收转运特点本试验旨在研究Zn-Met在蛋鸡小肠和肝脏中吸收转运特点。选38周龄的海兰灰蛋鸡288羽,随机分成3个组(6个重复/组,16羽/重复):空白对照组(不额外添加任何形式的 Zn),Zn-Met(80 mg Zn/kg)组和ZnSO4(80 mg Zn/kg)组。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和ZnSO4组,Zn-Met组显著提高肝脏、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含量以及空肠中的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绒隐比,显著降低隐窝深度(P<0.05);Zn-Met组十二指肠中金属硫蛋白(MT)、肝脏中金属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MTF-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Zn-Met组提高了空肠中B0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十二指肠中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LAT1)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提示:与ZnSO4组对比,Zn-Met组能够改善空肠的肠道形态以及十二指肠中MT和LAT1、肝脏中MTF-1、空肠中B0AT1 mRNA的表达,从而提高组织和肠道中锌含量。2.2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在饲养试验基础上,研究Zn-Met对蛋鸡蛋壳的表观参数、超微结构、血清生化指标和壳基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对蛋壳横截面上钙元素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从而探讨Zn-Met对蛋壳品质的调控机理。结果显示:在试验第10周时,Zn-Met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ZnSO4组(P<0.05);Zn-Met组显著增加了内表面纤维直径,降低了乳突体宽度(P<0.05),且Zn-Met组蛋壳强度与乳突体宽度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r2=0.5032);相比于对照组和ZnSO4组,Zn-Met组蛋壳中Ca原子重量百分比最高,且在蛋壳横截面上线分布的Ca信号强度更强,面分布上Ca更加均匀、致密;Zn-Met组蛋黄和血清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ZnSO4组(P<0.05),而蛋白、蛋壳、卵巢、膨大部和ESG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Zn-Met组血清中CA、AKP活性和ESG中Ca2+、白蛋白(ALB)浓度以及CA、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最高(P<0.05)。结果提示:Zn-Met可通过提高血清中CA、AKP活性以及ESG中Ca2+浓度和CA、CaBP-D28k mRNA表达水平改善蛋壳微观结构,降低乳突体宽度,促进蛋壳中钙的沉积且均匀分布,从而增强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2.3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本实验选取产蛋高峰期蛋鸡对其子宫部进行原代分离,刮取子宫内膜后,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60min。采用CCK 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得到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贴壁生长较好;在培养2-5 d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第7d进入平台期。结果提示:通过刮取法分离和Ⅰ型胶原酶消化可以得到生长较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体外研究蛋氨酸锌对蛋壳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建立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模型,体外培养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探讨Zn-Met对体外培养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蛋壳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培养第3d,添加0、25、50、100、200和400μM的Zn-Met或ZnSO4分别处理24 h或48 h。结果显示:细胞活力在50 μM Zn浓度下处理24 h达到最大值;在50 μM Zn浓度(Zn-Met或ZnSO4)处理细胞24h后,Zn-Met组细胞内Ca2+浓度和M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Zn-Met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Ca2+浓度以及促进其MT mRNA的表达。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蛋鸡饲粮中添加Zn-Met可降低料蛋比,延长鸡蛋保质期,提高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其适宜添加水平为60~80 mg/kg;Zn-Met通过改善肠道形态、增强小肠和肝脏中相关锌转运载体mRNA的表达,促进锌的吸收提高组织和肠道中锌含量;Zn-Met通过提高血清中CA、AKP活性以及ESG中Ca2+浓度和CA、CaBP-D28k mRNA表达水平改善蛋壳微观结构,降低乳突体宽度,促进蛋壳中钙的沉积和分布,增强蛋壳厚度和强度。
其他文献
家禽卵巢中早期卵泡的发育与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之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通讯密切相关,而细胞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而且还可以调节细胞的迁移、分化和有丝分裂。细胞因子包含很多种类,各种细胞因子经由旁分泌或自分泌以及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信号通讯对卵泡形成发育产生作用:调控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激素分泌和其他细胞因子生成等。而细胞因子参与家禽早期卵泡生长发育相
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改善肉品质的关键。金华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与长白猪相比,它具有肉品质性状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等特点。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芯片等技术筛选得到金华猪和长白猪的品种差异基因GADD45α(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基因45α),其在金华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长白猪。但是,GADD45α是否能够调控脂肪沉积特别是肌内脂肪沉积还鲜见报道
泌乳反刍动物需要大量葡萄糖以维持泌乳能量和合成乳成分,因此为奶畜提供适量的代谢葡萄糖,是维持奶畜高产的物质前提,也是维护乳腺健康的重要保障。有关葡萄糖供给影响奶畜泌乳性能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涉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明确乳腺葡萄糖供给对奶畜乳腺泌乳性能的调节及其代谢机制,对于完善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论文通过大群采样分析、体内乳腺局部葡萄糖梯度灌注、奶山羊乳腺原代上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PCV2感染会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浸润,从而导致猪的免疫抑制。PCV2基因组是闭合、共价的环状单链DNA,大小为1.7 kb。目前已知PCV2约有11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两种主要的编码蛋白是:orf1基因编码的复制酶相关蛋白Rep和orf2基因编
冠状病毒具有广泛的天然宿主,可感染人类、畜、禽和其他脊椎动物,且具有跨物种传播能力。感染猪肠道的冠状病毒主要有甲型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和猪甲型肠道冠状病毒(Swine enteric alphacoronavir
学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全球性的猪传染性疾病。该病在1996年首次在中国报道,首个PRRSV分离株命名为CH-1a。2006年,中国出现了以NSP2蛋白不连续缺失30个氨基酸为特征的高致病毒株,命名为HP-PRRSV,该类型毒株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早期胚胎流失是导致哺乳动物妊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胚胎流失发生在胚胎着床阶段,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高产奶牛、母猪等家畜,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繁殖效率。辅助生殖技术的诞生使得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成为可能,但移植后着床率低下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明确胚胎着床的调控机制对于提升哺乳动物的妊娠效率至关重要。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主要包括胚胎的活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及二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对
猪圆环病毒3型(PCV3)自2016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猪国家都发现了这种新型病毒。患病猪主要表现繁殖障碍、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心肌炎与多系统炎症等症。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猪体内也能检测到PCV3。PCV3基因组大小为2000bp,有3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1编码复制酶(Rep),orf2编码核衣壳蛋白(Cap),orf3的起始位置和功能未知。除家猪外,在野猪、狗、牛、小鼠以及
传染病是家禽的一类常见疾病,给养禽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家禽免疫疫苗,使其产生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雏鸡出壳后体内含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对雏鸡有免疫保护作用。但母源抗体也会干扰疫苗免疫作用,降低免疫效果[1]。为了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早期疫苗免疫常在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后进行。因此,在母源抗体下降至可为机体提供免疫保护的水平之后和在疫苗诱导的抗体产生之前存在一个
家禽卵泡发育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蛋鸡的产蛋性能。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超过95%的卵泡都发生了闭锁,只有不到5%的卵泡可以正常发育至排卵。与高产期蛋鸡相比,低产期蛋鸡卵巢中等级前卵泡的数量尤其是小白卵泡(Small white follicle,SWF)和大白卵泡(Largewhitefollicle,LWF)等级前卵泡是由一根卵泡柄悬吊在卵巢皮质上,卵巢通过卵泡柄中的血管为卵泡的发育提供生长因子、激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