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优化降解和资源回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高机械稳定性、良好的耐热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大量的废旧PET难以得到有效降解和回收。到目前为止,有关PET降解和资源回收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法回收和化学法降解及回收等。尽管废弃塑料回收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但这些技术在应用时具有回收成本高、回收产品价值较低等缺点。因此,开发性价比高的塑料回收技术是废弃塑料处置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近期开发的三维电化学反应器(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 reactor,3DER)降解废弃PET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降解效果。本文在课题组所做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3DER降解PET的优化研究。利用多重响应曲面优化3DER降解PET的运行参数,调节控制PET降解及单体对苯二甲酸(TA)的累积过程,以实现高效降解PET,累积并资源回收单体TA。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粒子电极上的PET膜在电场作用下,被断键形成中间降解产物,以溶解性有机物的形式进入反应器中,形成DOC。同时,液相中的DOC又在3DER中被同时降解和矿化。3DER对PET的降解具有快速启动的优势。12 V条件下,反应器运行3 min后,液相中TC浓度为5.4±0.2 mg/L,反应3 min后PET就被降解成溶解性中间产物进入液相中。在0-1 h内,TC浓度快速上升。1h后TC浓度达到68.5±4.4 mg/L。(2)对影响3DER降解PET效果的四个主要条件参数(电压、电解质、降解时间和粒子电极挂膜量)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压在6-12V时,液相中溶解性总碳(TC)浓度和对苯二甲酸(TA)浓度增长明显,电压为12V时TC浓度在降解3 h后达到141.5±3.0 mg/L;电解质为氯化钠时,溶液中TC和TA浓度在反应1 h后为77.4±2.5 mg/L和10.4±1.3 mg/L,均高于电解质为硫酸钠和硝酸钠的溶液;反应时间为30-60 min时,TA溶出最快,其溶出动力学常数为10.72,高于其他时段;100%挂膜量下的电流值在通电1 h后为0.034 A,相比于其他挂膜量下的电流值更低。(3)设置反应时间、电解质浓度和电压为因子,TC浓度、能耗和TA浓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3DER降解PET的效果。通过灰色理论分析确定了电压是影响3DER降解PET效果的最重要影响参数,电压对TC浓度、能耗和TA浓度的影响权重为三个因子中的最大值,电压对三个响应值的影响权重为0.7941、0.6120、0.8300。在单独求得最大TC浓度(488.1 mg/L)、最小能耗(15.8 k Wh/kg PET)和最大TA浓度(65.5 mg/L)所对应的运行参数后。通过多重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最优化运行参数为反应时间40.7 min、电解质浓度1.0g/L和电压11.5 V。在该条件下,预测3DER降解PET的TC浓度为441.2 mg/L、能耗为44.8 k Wh/kg PET和TA浓度为61.7 mg/L;经过验证实验,各响应值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较为吻合,证明了最优运行参数的可靠性。(4)PET的降解和TA累积过程在初始阶段降解效率高,为了高效降解PET及回收TA,采用了短时间多轮次的降解方式。经过8轮次降解,PET降解率为95.8±8.5%,PET降解能耗为4.1 k Wh/kg PET,约合2.5元/kg PET。与PET水解的传统技术相比,能耗较大幅度降低。本文采用的短时间8轮降解是为了探讨高效降解和降低能耗的模式,实际工程中采用几轮的降解以及每一轮的降解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和性价比要求灵活进行。(5)采用酸析法进行TA的回收,回收的TA外形呈规则棱柱型、XRD和FT-IR图谱均与标品TA的图谱相似度高。经过8轮PET降解,共提取出TA晶体24.5±2.1 mg,TA的回收率为18.1%。采用活性炭生物反应器对PET降解和TA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生物反应器有效降解了酸析废水,出水COD值在22.7-36.4 mg/L之间,COD降解率可达81.3%,出水p H在6.23-6.56之间。本文中关于TA结晶的工作主要是给出了进行TA回收的可行性。具体TA结晶的优化工艺及后续的提纯工艺还是需要依靠专业人士进行完善。(6)3DER降解PET是一种近自然的方法,采用天然的电气石颗粒作为粒子电极,水作为反应器介质,氯化钠为电解质,在常温常压条件,降解过程仅仅耗费电能。通过对降解过程的调控,可以实现对TA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简单,仅为PET降解的中间产物。采用活性炭生物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能够达到排放标准。(7)本文采用的短时间8轮降解是为了探讨高效降解和降低能耗的模式,实际工程中采用几轮的降解以及每一轮的降解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和性价比要求灵活进行。本文将废弃PET以三氟乙酸等有机溶剂熔融,并挂膜于电气石表面,可以显著提高PET与催化位点的结合面积。而且,电场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化物质也能快速近距离地与底物PET分子发生反应,从而提高降解效率。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原位挂膜和有机溶剂原位回收再利用的方式,操作简单易行。
其他文献
硬件模型检查器是保证计算机硬件设计正确无误的工具之一。然而,硬件模型检查器本身作为一种软件,他自身也有可能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或导致程序崩溃,或导致验证结果与实际不符。而使用人工撰写测试用例的方式去检查这样的缺陷,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测试方法,来对硬件模型检查器进行测试。模糊测试是软件测试领域非常重要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之一。它能够自动化生成随机的测试用例。模糊测试已经在多种类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3D-BERs)是一种新型的氢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无需额外投加电子供体,避免了二次污染。由于氢自养微生物在粒子电极界面挂膜时间较长,导致反应器启动较慢,初期脱氮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在3D-BERs中投加纳米α-Fe2O3,使之与微生物在粒子电极界面自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生物膜,从而促进反硝化微生物的富集,加快反硝化的启动过程。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3D-BERs的
实体提取是指从文本中识别出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关系提取是指判定实体与实体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最近热门的实体和关系联合提取的本质是在同一个模型当中同时对这两个任务进行训练。在生物医学上,实体和关系的提取对于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依托以“COVID-19爆发”为基础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综合决策智能辅助平台课题,目的是从生物医学文本中提取出与某种疾病或病毒相关的基因通路,为疾病的治疗方
随着印制电路板(PCB)行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PCB质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PCB生产需求,近年来,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系统)逐渐成为主要的PCB质量检测方法。常见的PCB缺陷分为两类,第一类缺陷包括划痕、异物、元件贴反等2D范围内的缺陷;第二类缺陷包括走线弯曲偏移、走线交叉等3D范围内的缺陷。为了检测第一类缺陷,AOI系统使用高分辨率但视野非常有限的工业相机
近年来,嵌入式软件被广泛应用在一些安全关键领域中,嵌入式软件的需求也日益复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需求中包括的实时规范。传统的时序逻辑语言如LTL、CTL等无法处理连续时间上实值信号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描述实值信号特性的STL成为了必要的选择。但是由于缺乏支持STL的工具,自动验证系统是否满足STL性质十分困难。另一方面,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模型驱动的设计与开发中。但Simulink本身
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耗,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对于获取一种可再生的且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非常迫切。其中氢能因为燃烧热值高、产物只有水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但是,传统的制氢工艺(化石燃料制氢)存在着污染大、能源消耗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解制氢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分别对催化电极中的基底材料改性工作、催化纳米材料的形貌调控、纳米形貌对于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硫化引进的硫活性位点对于电催化的改进以
针对多辆卡车在高速公路上协同运输的场景,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对自动驾驶的车队系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部署智能车队之前,十分有必要确保其驾驶行为的安全性。自动驾驶车辆的行为都由决策功能指挥,其决策基于观察到的驾驶场景。然而,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验证方法来确保队列系统中基于场景的决策过程的可靠性。在本文中,我们针对跨海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智能重型卡车组成的队列驾驶场景,提出了一种形式化建模和验证方法,为队列车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任务式对话系统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其中意图识别(Intent recognition)与回复生成(Response generation)是任务型对话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图识别旨在通过对用户的上下文的理解,判断出用户当前的行动目标,而回复生成根据当前的对话状态生成对话内容反馈给用户,使得机器回复内容更加符合对话历史与当前场景。因此,对于意图识别和回复生成的研究有
学位
最近数十年,由于现代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交互愈加频繁,直接导致了在线社交网络规模的快速膨胀,进而促进了研究人员对在线社交网络的研究兴趣和热情。社交网络的种类以及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例如舆情社交网络中的舆情分析与控制,在线社交系统中常见的即时用户推荐、重要人物影响力分析等等。而合作者网络作为社交网络的一种重要子网络,在近年来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随着学术大数据的逐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