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S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来源 :莱阳农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马铃薯S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用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抗血清,为进一步制备马铃薯S病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打基础。   用PVS-cp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及pGEM-pvs模板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产物为一条分子量约为890bp的特异条带。用Ultrafree-DA试剂盒一步离心法回收890bp的特异扩增片段,然后与T表达载体pBAD/Thio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受体菌TOP10。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质粒电泳检测、PCR扩增及SphI与PstI限制性内切酶的单酶切和双酶切鉴定,筛选到了阳性克隆,相应的重组质粒被命名为pBAD-pvs。单独使用基因的引物或混合使用基因及载体的引物进行PCR检测,获得了目的基因正向插入表达载体的目的克隆,对应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BAD-pvs+。   重组质粒pBAD-pvs+中外源基因是受阿拉伯糖启动子控制表达的。在42℃,TOP10(pBAD-pvs+)用2%阿拉伯糖诱导培养4小时后,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表达产物中有一条分子量为46KDa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其大小与预期的融合蛋白相符,该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为20.22%。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PVS-IgG有反应,形成明显的杂交带,表明该融合蛋白是PVS-cp嵌合基因正确表达的产物。   用溶菌酶破碎菌体,提取总蛋白,SDS-PAGE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4M尿素洗涤后的包涵体蛋白,用超纯水4℃过夜溶解,SDS-PAGE显示得到了只含有该融合蛋白的水溶液,即建立了纯化该融合蛋白比较简便的方法。经洗涤后的包涵体蛋白用6M尿素溶解,在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存在的条件下复性,电泳显示得到了该融合蛋白纯度较高的水溶液。两种途径获得的蛋白溶液经浓缩透析后作为制备抗血清的抗原。   除采用上述两种蛋白溶液外,含目的蛋白的SDS-PAGE胶条经液氮研磨后的粉末也作为抗原。三种抗原同时免疫家兔,制备出了三种抗血清。琼脂糖双向扩散检测显示,三种来源的抗血清与抗原均能形成明显的沉淀线,其中用研磨后的粉末作抗原得到的抗血清效价为1:256,其它两种抗血清的效价为1:128。结果显示获得了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大肠杆菌表达的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
其他文献
稻米品质是一个受数量性状控制的综合性状,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品种(基因型),但环境(播期、试点等)以及品种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对稻米品质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前人对稻米品
谷物胚乳性状是决定谷物品质的一类重要性状。由于胚乳是由雌性的两个极核和雄性的一个精核受精发育而成的三倍体组织,因此胚乳性状的遗传基础要比通常的二倍体农艺性状复杂得多。尽管胚乳性状数量遗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谷物胚乳品质性状遗传研究的深化,然而,对于控制复杂胚乳性状的基因进行定位直到近年才被重视。虽然目前已发展了一些专用于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座位(QTL)区间作图的统计方法,但仍存在以下两个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