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余年来,中国人一直艰苦跋涉于追求现代化的长途历程之中。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部分,它包括市场化和工业化两个层次,其中市场化是基础和前提。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云南经济近代化过程中,长途贩运贸易对城乡市场的发育、整合起着重要作用,两者同时又是云南经济近代化、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云南近代经济史、云南近代化史的内容,并为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目前尚少有人对此作系统深入的专题论述。本文在吸收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1840至1936年间云南长途贩运贸易与城乡市场的发展、整合、互动等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阶段来阐明了近代云南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以及城乡市场嬗变和整合。首先,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使云南经济发展呈现自身特点。传统贩运贸易既成为城乡市场的纽带,又成为其充分发育的瓶颈。城乡市场发展不完善,成为制约近代云南贸易与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近代初期,云南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的贩运贸易已初步构建起了覆盖东南亚的市场网络,为云南市场的近代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基础。其次,开埠之后,云南交通贸易及市场体系出现新的变化。对外贩运贸易出现较大发展,市场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市场网络随之不断扩大。受长途贩运贸易的刺激,城乡市场之间的网络联系更为紧密,市场整合加速。第三、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对外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同时内地贸易也进一步发展。由于大量进口货物的分销和出口土特产的集散使城乡市场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城市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市场也成为市场网络中的一个“网结”。城乡市场的发展也完全依赖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与否,市场本身开始脱离自然经济的束缚,参与社会分工,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