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分析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相关用药规律,使其方药信息以可视化,结构化等方式呈现,总结优化为核心处方及方药,为中医治疗偏头痛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收集王松龄教授2015年-2019年420首治疗偏头痛的初诊处方,依据《名老中医临床整理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方法对信息进行录入,将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用药信息进行数字化统计分析研究,其中主要采用频数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多层核心网络分析等方法,利用SPSS21.0软件、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软件对录入处方信息进行挖掘,从而总结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结果:1.药物频数(次)频率统计分析:420首初诊处方中,总共有中药133味,药物共出现频次6077次,其中用药频次>120次的有17味。频次≥20次的药物有60味,共出现频次5691次,约占所有药物频次的94%。2.药物功效及归经分析:频次≥20次的药物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安神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频次≥20次的药物归经分析:药物归经为肝经、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胆经、大肠经、膀胱经、心包经、小肠经。其中以肝经、肺经、胃经为主。3.频次≥20次的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7组有意义的聚类方,较好的体现了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中医辨证及组方用药思想,具体分组如下:(1)泽兰、荷叶、泽泻、天麻、桃仁(2)神曲、苍术、香附、竹茹、青礞石、枳实、夜交藤、合欢皮、郁金、龙齿、石菖蒲、茯神、琥珀、酸枣仁(3)吴茱萸、黄连、海螵蛸、贝母(4)半夏、白术、薏苡仁、三七、穿山甲、桂枝、葛根、苍耳子、陈皮、防风、茯苓、黄芪、当归、地黄(5)牡丹皮、栀子、羚羊角粉、夏枯草、钩藤(6)地龙、菊花、黄芩、土茯苓、蔓荆子、北沙参(7)白芍、柴胡、甘草、枳壳、蜈蚣、郁李仁、芥子、荆芥、细辛、川芎、白芷、全蝎4.复杂网络分析:(1)核心处方:川芎、全蝎、白芍、柴胡、芥子、甘草、白芷、枳壳、白术、郁金、半夏、蔓荆子、茯神、土茯苓、龙齿、蜈蚣。(2)第一层配伍药物:天麻—葛根—黄连—泽泻—石菖蒲—桃仁—枳实—泽兰—荷叶—吴茱萸—琥珀—贝母—桂枝,牡丹皮—栀子—夏枯草。(3)第二层配伍药物:当归—北沙参—郁李仁—香附—酸枣仁—黄芪—薏苡仁—细辛—苍术,菊花—黄芩—地龙—天竺黄。(4)第三层配伍药物:青礞石—竹茹—大黄—夜交藤—合欢皮—钩藤—羚羊角粉,穿山甲—三七,苍耳子—辛夷,海螵蛸—陈皮。(5)第四层配伍药物:荆芥—紫菀—防风,鸡内金—神曲,炮姜—党参,白花蛇舌草—桑白皮,枸杞—地黄。(6)第五层配伍药物:磁石—蝉蜕,菟丝子—巴戟天,阿胶—麦冬。结论:1.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指导思想:该病核心病机为气血阴阳失衡,肝脏失调为主,主要病位为肝,涉及肺、脾、胃等脏腑。基本的病理因素以“肝郁”为基础,兼风、寒、火、痰、瘀、虚之邪,调肝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临证感邪之不同处以祛风、散寒、清热、化痰、行瘀、补虚之法。王松龄教授临床治疗疾病重在辨证论治,临证处之。2.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原则:核心原则为调肝祛风,最重要的配伍原则为散寒、清热、化痰、行瘀、补虚,最常用的处方配伍原则为调肝祛风—散寒清热化痰—祛瘀补虚。3.王松龄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核心药物为川芎、全蝎、白芍、柴胡,核心处方为川芎—全蝎—白芍—柴胡—芥子—甘草—白芷—枳壳—白术—郁金—半夏—蔓荆子—茯神—土茯苓—龙齿—蜈蚣。4.以核心处方为基础,随症加减规律:疏肝调肝,佐以祛内外之风,散内外之寒,化内外之火,通无形之痰,消有形之瘀。天麻—葛根—黄连—泽泻—石菖蒲—桃仁—枳实—泽兰—荷叶—吴茱萸—琥珀—贝母—桂枝。补虚化痰通瘀,当归—北沙参—郁李仁—香附—酸枣仁—黄芪—薏苡仁—细辛—苍术。清热化痰,牡丹皮—栀子—夏枯草,菊花—黄芩—地龙—天竺黄。5.在核心处方基础上,配伍加减规律,肝郁化热,痰热生风,青礞石—竹茹—大黄—夜交藤—合欢皮—钩藤—羚羊角粉。瘀血阻络,穿山甲—三七。风寒袭脑,荆芥—紫菀—防风,中焦虚寒,胃脘冷痛,食谷不化,炮姜—党参。清热利湿,咳痰,小便不利,白花蛇舌草—桑白皮。肾虚精亏,腰酸潮热,五心烦热,菟丝子—巴戟天,阿胶—麦冬。6.常用药对:鸡内金—神曲,磁石—蝉蜕,苍耳子—辛夷,枸杞—地黄,海螵蛸—陈皮。7.偏头痛证型及治疗:肝郁阳亢化风证,肝郁痰热上扰证,肝郁寒凝血瘀证,肝郁血虚精亏证。分别处以疏肝潜阳祛风,调肝清热化痰,疏肝散寒通瘀,疏肝养血填精之法。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五苓消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水瘀互结证)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五苓消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水瘀互结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既定标准收集2017.01-2020.01洛阳市中医院(涧西院区)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水瘀互结证)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20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为采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评价健脾止遗方治疗小儿遗尿症(肺脾气虚型遗尿)的临床疗效,并系统探讨其组方用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共收集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的小儿遗尿症(肺脾气虚型遗尿)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行为指导,同时治疗组给予健脾止遗方口服,对照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疗程均为4周。通过整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治疗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庞国明教授中药辨治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指标,探讨中药辨治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治疗前后疗效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通过研究庞国明教授对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如何正确辨证,标本同治、遣方用药规律,总结出庞国明教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经验以及对肝郁脾虚证的正确辨证用药。方法:对庞国明教授门诊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挑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
目的:通过弧度牵引结合针刺与电脑坐位牵引结合针刺治疗伴有颈曲异常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来评价弧度牵引结合针刺在治疗伴有颈曲异常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个疗效确切持久、简便效廉的方案。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骨伤诊疗中心就诊的86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四参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肾阳虚证患者疗效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肺病科门诊,符合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肾阳虚证的患者64例,随机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参补肺汤治疗,疗程4周,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哮喘控制评分表(asthma control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及对OPG、RANKL、RANK表达的影响,推测其缓解RA骨破坏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缓解RA骨破坏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就诊的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甲氨喋呤片、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炎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提取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较于健康受试者脑功能变化特征,观察臭氧水治疗对KOA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臭氧水治疗KOA的中枢调节机制,为臭氧水治疗KOA的临床效应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诱发了机体的炎症反应,肝细胞在炎性因子的刺激下变性坏死,进而导致肝脏结构的改变,形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目前西医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主要方法有抗病毒、降酶保肝,但是尚无专门逆转肝纤维化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中医理论以整体观为原则,强调气血阴阳的调和,注重辨证和辨病的结合,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处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较好。而研究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方法,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也成为当
目的:本项目以中医学“肾主骨生髓,藏精化血”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滋髓生血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环孢素(CSA)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具有“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作用的中成药滋髓生血胶囊对于CAA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患
目的:通过观察耳穴压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70例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