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费雪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股票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因为在通货膨胀的年代里,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比如货币、债券都将会因为通货膨胀而价值受损,然而股票代表的是对实物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股票的价格将自然而然地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上涨。然而,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做了很多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欧美股市在1950年之后表现出与上述现象相反的结论——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针对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我国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检验探究二者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形式,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股票价格究竟有没有包含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如果包含,是不是以稳定形式存在的?信息可不可供中央银行使用?股票价格对于衡量通货膨胀的工具有没有帮助?与国内外学者研究此问题得出的单一性结论不同的是,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选取1995年1月到1999年6月以及2005年1月到2010年12月两个时间段(选择时间段具有一定的原则,这会在第4章实证研究部分进行详细地介绍)进行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两者之间既有负相关也有正相关的非单一性结论,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会随时间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段,相应的宏观经济状况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宏观经济状况下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方式等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非单一性结论。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股票价格对未来通货膨胀是具有预测能力的,但是这种预测能力是不稳定的(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段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对于是否有必要将股票价格水平纳入到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体系之中这个问题,结论是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很弱并且不稳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方便也没有必要将股票价格纳入到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体系中去。所以,虽然当前我国股票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开始显现,并且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很难或者是说没有必要将股票价格直接纳入到中央银行的视野中去,但是在将来,股票资产在居民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对通货膨胀等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应适当考虑到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