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人教版与苏教版2019版生物学教材的比较分析 ——以《分子与细胞》为例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及“一标准多版本教材”管理体系的背景下,为了一线生物学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理解与掌握现行教材的特色,本文对普通高中人教版与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从人教版与苏教版《分子与细胞》的编写结构和知识体系两大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剖析了封面设计、编写格式、呈现方式、栏目设置以及教材知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研究发现: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教材的目录图文结合,直观呈现教材的核心内容;更多使用实物插图,尽可能为教材使用者展现真实的生物体细胞与功能;无论是节习题还是章习题,题型较为丰富多样,既包含大量选择题,又包含大量非选择题,以考查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方面的核心素养,而栏目设置较多,微见个别栏目出现功能重叠的现象。苏教版《分子与细胞》教材的目录以文字形式呈现,且标题做了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把握每章的大概念与核心概念;使用模式图较多,能使复杂的生命过程简洁化、模糊的内容清晰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教材习题以非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而对学生大概念、基本概念等内容的考查有待增加。两版教材的编写专家,都能很好地理解、掌握与贯彻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教材的编写建议等,使教材的编写结构完善、合理。同课程标准相比,两版教材的编写专家均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适当的拆分与组合,从分子层面到细胞层面、从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充分落实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和两版《分子与细胞》教材的特点,提出如下建议:一线教师应当尽快熟悉、掌握教材的编写结构与知识体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水平;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隐含信息与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生物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深层次研究教材和一线教师进行更高效率利用教材提供可能的参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供优化的途径与方法。
其他文献
以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系统为基础框架,通过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对系统中各个模块间的通信机制、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进行优化,结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和高效的雷达数据解析和拼图方式,实现了辽宁省及周边地区10部雷达的同步观测和雷达组网拼图处理系统的实时运行和雷达产品的按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部关于私立中学转公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开始注意到了教育经费的产能问题,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也要求中学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教育成本计量,但极少有学校可以从教育成本的内涵上入手,真正改善这项问题。本文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构建了一套会计调整法下中学教育成本计量的体系,该体系能够填补目前中学阶段难以进行教育成本计量
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具有巨大价值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高效地管理和决策,同时它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移动网络日渐普及的背景下,传统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大量数据处理的需求。因此,研究大直径、多维度的脱敏技术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阐述数据脱敏技术的概念,分析了数据脱敏的动机,最后说明了数据脱敏技术的过程,希望能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在重构投入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对2004—2018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重新测算,从规模效应和产业选择视角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和增长机制进行经济解释。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此期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震荡下滑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上升阶段,相应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呈现出由总规模效应主导到进入转型期的特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持续扩张的同时,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公共财力支撑,也为中国经济的逆周期调节和长期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债务-投资-增长”模式。因此,地方债的“规模大”并不意味着“风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变化,风险是否可控的关键在于传统增长模式是否能够持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兼顾活力与秩序,循序渐进,因地施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的利润价值也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导致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差,尤其是物流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基于此,笔者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对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物流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
该文聚焦于浙东运河(上虞段),探索运河与“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共存模式。首先,在梳理浙东运河(上虞段)遗存物理基底与文化柔性基因的基础上归纳其存在问题;其次,剖析运河(上虞段)空间格局与文化需求四种特征:运河城镇格局多样性、运河空间尺度多元性、城镇需求消费性、文化传播流量化;最后,提出“文化承载—空间再塑”的场所活化策略,包括文化主题产业化、文化转译多维化、功能空间复合化、空间廊道生态化与更新模式部
中国经济在经历四十年的飞速增长后,正步入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阶段,而发展的驱动力由依靠人口与土地红利转为靠改革创新的制度红利。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提升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的背景下,考虑到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及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民航运输业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增速放缓、市场调整和竞争加剧。民航维修作为民航运输业的基本组成,虽然行业本身对技术和行业许可制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