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草书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复戡是20世纪集金石、书、印、诗、画诸艺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其书法最擅长篆书和草书,并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草书创变之路。朱复戡草书的总体艺术特色是刚健凝重,气势开张,又典雅纯正。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其艺术主张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首重金石气,次求书卷气。二是非常重视草书的理法。朱复戡一生的草书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海上旧体”:主要师法吴昌硕、沈曾植。“由晚明上追二王”:此期朱复戡草书大致并行呈现两种面貌,一是精研二王草书之作,二是以金石气兼融二王草书之作。前者占据了主流。此期是其以篆作草的第一探索期。“以篆作草,兼取隶章”:50-60年代,朱复戡对二王草书的学习运用达到精熟自如的境界。70年代是其以篆作草的第二探索期,也是其刚健凝重、气势开张的草书风格成熟期。80年代,朱复戡草书更趋刚健磅礴、古朴凝重,进入其以篆作草的第三探索期,也是其碑帖结合探索的深化期。朱复戡既是草书大家,又致力于草书研究。其草书理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修改补充草诀歌》。在传世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韩道亨《草诀百韵歌》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补充,归纳概括了草书的书写方法,充实了《草诀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再次明确了“草书本由篆书出”和“以篆作草”的重要性。二是对二王草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跋《澄清堂帖》和跋馆本《十七帖》中,涉及到文学、史学、书学、版本考证等多个方面。三是勘误怀素《自叙帖》。以《说文解字》为依据,对《自叙帖》中76处乖误逐一勘误,彰显出一位文字学家严谨的治学风范。四是借鉴京剧、武术与草书的关系来阐释草理。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由此及彼,提出了通俗易懂又见解独到的草书观点。朱复戡草书对当代草书的影响体现在:进一步证实了碑帖结合的巨大可能性;要全面对待草书传统;塑造了草书创作阳刚美的典范。
其他文献
方志是我国地方文献中既重要又丰富且历史悠久的一种,留存至今最多的是清代方志。其结构、体例较固定,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关于音乐记载得最多的是有关祭孔的乐舞史料,也包括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也迅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移动支付产品的用户体验也就显得越发重要,当前关于移动端支付的交互设计研究较少,相关产品的设计实践也并不能满足当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