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中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广大农村有着尚未开发的消费潜力,农村资源资本化是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我国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的探索,目前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实践摸索的阶段,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项目运作角度对农村资源资本化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必要性以及它与项目运作模式的关系,提出了把项目运作模式应用到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中的构想。紧接着通过对温江区云湖天乡项目和施格兰·三峡柑桔产业化项目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剖析了项目运作所涉及的要素,论述了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中项目运作模式的构建和运作过程,并在供应链中对核心企业进行了分析。项目运作各要素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而模式的应用又决定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环节,决定了农民和核心企业所处环节的利润空间,这是把项目运作模式应用到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最后,文章阐述了这种模式的应用效果和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如下:第一,突破了传统项目运作模式的概念,着重分析项目运作所涉及到的各相关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和企业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将项目运作各相关要素和核心企业置于供应链环节进行分析,提炼出处于供应链不同位置的各主体所获得的收益是不同的。从一个产业来看,位于产业链高端(或两端)的主体可以获得比处于中间位置更大的利润。第二,把项目运作模式应用到我国现阶段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中,提出通过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设计可以提升各利益主体的利润空间。从项目运作模式的角度提炼出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村资源资本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效路径。第三,对项目运作模式的探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BOT、ABS、PPP模式等,提出了包络式和哑铃式两种运作模式,通过控制供应链的核心技术和销售终端,提升核心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自身主动权。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通过对优势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各要素潜能的发挥,扩展各主体的利润空间,推动项目进展,以尽可能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本文的研究把项目运作模式置于供应链环节进行分析,阐述不同利益主体由于在供应链上所处位置不同利润空间也就不同,位于链条两端主体的利润远远高于处于中间位置的主体。提出通过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设计,可以加速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让农民成为项目运行的参与者,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产业化,以项目为带动力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城乡差距。同时,项目运作模式的选择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并不断削弱相关约束条件的制约,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