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8月至2019年0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例60例,女性病例34例,平均年龄(59.82±11.03)岁。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术后的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资料,将术后患者分为术后早期复发组(n=24例)和未复发组(n=70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手术方案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并绘制工作特征曲线,探究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回顾94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其中24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复发。通过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标志物、复合型标志物、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手术消融术式等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心房颤动类型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心房颤动类型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是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的水平越高,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可能性越大。(3)通过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早期复发情况,此时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当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取临界值78.69,预测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是54.20%,特异度是71.40%。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越高,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越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槲皮素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阐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rotein kinase B,VEGF/AKT)通路在抗癌效应中的作用。方法⑴检测槲皮素对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活染和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索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IL-33基因rs2381416、rs928413和IL1RL1基因rs3771180、rs13408661、rs1420101、rs10197862这6个阳性位点与广西壮族哮喘人群发病的关联性,为探明壮族哮喘人群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以113例哮喘壮族哮喘患者和104例壮族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GWAS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肺绒毛膜癌(primary pulmonary choriocarcinoma,PPC)的临床特点,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诊断的1例男性原发性肺绒毛膜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发病年龄为37岁,患者2019年5月因急性胰腺炎就诊,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左肺上叶尖段见一约2.5×2.0cm结
背景: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改变,农村地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正逐步升高,城乡差异越来越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茶能改善体内血脂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具有预防作用。“油茶”是广西一种地缘性特色的饮食产品,其原料为茶叶、姜和食用油。“恭城油茶”是油茶中的典型代表,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油茶具有降血脂作用。然而,目前很少研究报道恭城人群血脂与饮用油茶的关系。目的:了解恭城当地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癌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微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可能形成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自2013年1月起至2019年11月期间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及32例肝癌患者的腹部增强CT资料,统计两组患者影像资料出现“牛眼征”的比例;同时收集同等例数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和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蜡块并收集相应临床信息,蜡块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后
目的本次研究目的在于讨论鼻咽癌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疗的鼻咽癌并发脑梗死病员的临床资料。将收集到的30名鼻咽癌并发脑梗死病员作为鼻咽癌并发脑梗死组(NPCWCI),同时按照1∶2的比重分别收集同一时期住院诊治的相同年龄的单纯鼻咽癌病员和单纯脑梗死病员为对照组,即单纯鼻咽癌组(NPC)和单纯脑梗死组(CI),
目的分析309例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重度PIVH发生的常见高危因素及连续腰穿(Lumber puncture,LP)治疗的疗效,且通过对出院后的重度PIVH早产儿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为提高临床医师诊疗水平做好PIVH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应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观察突发性耳聋高压氧综合治疗前后脑功能的改变,并比较突发性耳聋病人与正常人之间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差异,为临床继续选择非手术性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突发性耳聋患者28例在高压氧综合治疗前进行常规颅脑MRI(T2WI?T1WI及FLAIR)以及静息态
目的:探讨轻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对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为保障轻型地贫合并双胎妊娠的母儿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双胎妊娠合并轻型地贫产妇42例为双胎地贫组(研究组)、双胎妊娠不合并地贫产妇197例为双胎非地贫组(对照组1)、单胎妊娠合并轻型地贫产妇173例为单胎地贫组(对照组2)。采集产
研究目的第一部分建立C6-Wistar大鼠模型,明确肿瘤周围水肿区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浸润。第二部分利用2D多体素~1H-MRS、3D-ASL、DKI三种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联合定量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实质及周围水肿区的性质,以期为神经外科医生术前明确肿瘤分级、手术切除范围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学信息。研究方法1.建立C6-Wistar大鼠胶质瘤模型明确肿瘤周围水肿区性质:1)C6-Wistar大鼠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