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邮件中礼貌现象对比研究:语篇分析法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邮件因为其方便快捷等特点不可避免的取代了其他传统通讯手段,成为了现代人类普遍使用的重要通讯方式。如今,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被要求使用邮件或其他网络工具和老师进行课外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因为缺乏约定俗成的网络沟通行为的准则或指导,不少学生都因不恰当的邮件写作以及语用行为失误而破坏了他们和老师之间的等级关系。   据此现实情况,本论文首先收集了由中国和英国学生所撰写的电子邮件各五十封。旨在找到中英文邮件中含有的请求行为的相同与不同点,本论文逐一调查了每一封邮件的开头称呼,请求的直接程度以及内部和外部修饰语。根据所得到称呼,内外部修饰语的相关特点,本文最后着重讨论了在其所影响下的礼貌程度在电子邮件中的体现情况。此外,四位老师被邀请一同参加了这次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对于邮件中协商双方时间的语言使用策略,对于请求行为给老师带来的压力的理解及感谢,以及对于请求行为的理由的解释这三方面来评估所有的邮件。   本论文研究的结果表明,中英文邮件中请求行文的主要差异主要存在于开头称呼以及中心行为语中,而内部和外部修饰语的使用策略基本相同。具体地说,其一,中英文邮件在开头称呼上差异很大。中国学生多用头衔加姓名的称呼方式,而英国学生多用更复杂的称呼。其二,中英文邮件中请求类语用行为的表达都十分直接。其三,中英两国学生在撰写邮件时都偏爱使用外部修饰语而很少使用内部修饰语。其四,礼貌标记“please/请”作为内部修饰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经常被用于含有命令语义的结构中。其五,要求的理据作为外部修饰语被广泛使用,其最主要被用作修饰直接与非直接请求。最后,中英文邮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邮件开头称呼,邮件结束语的缺失。而中文邮件中结尾署名缺失现象严重。   另一方面,因为请求语用策略而引起的语用失误的原因却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咎于学生对于师生之间等级关系的误读,以及对请求这类语用行为对老师带来的压力的漠视。可以说这类语用失误会对老师的消极面子产生极大的损害。根据研究的结果,本文作者继 Economidou-Kogetsidis 之后更进一步提出,如今的学生因受短信文化的影响在表达与传递信息上更倾向于简洁有效的方式而忽视了礼貌尊则,进而导致语用失误。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与西方社会,也存在与亚洲社会中。
其他文献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出生于十九世纪纽约上流社会的华顿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富贵舒适的有闲阶级生活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十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二战后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品特的戏剧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品特认为人类存在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之中,生活本身是荒诞不经的。在国内研究中,有不少
在过去几十年,翻译理论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伴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学者开始注重将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许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