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地区深受潮汐的影响,但历来的研究对此缺乏关注。潮汐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在性状上存在有成分、地域和季节等方面的差异。感潮区的范围在历史上变化很大:唐宋时期,感潮区主要集中在杭州湾沿岸与吴淞江流域;明清时期则转移到黄浦江流域和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的制约与变化,影响了感潮区的范围,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强,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潮汐严重影响到感潮区内的河道水文,并进而影响到当地的水利格局,高潮水位对径流下泄的顶托,导致河流排水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上游的洪涝灾害,引发了下游高田区与上游低田区的水利矛盾;潮汐带来的咸水入侵、浑潮泥沙淤积,改变了感潮区内河流的水文状况,修塘、筑坝、置闸和疏浚河道成为当地重要的水利任务。以淡潮为主的潮汐,可以为农业灌溉所利用;而浑潮的泥沙则严重影响了感潮地区的土壤成分与肥力状况,这种影响正是江南东部地区种植结构由稻改棉的重要原因。在可预见的未来环境变化中,潮汐对江南农业环境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