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治理水平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2013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从央企到地方国有企业,都在不断推进混合所有者制改革的新举措、新部署。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交叉持股,将民企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的管理体制引入到国企内,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首批央企混改试点之一的中国联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联通通过股份转让、非公开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股权激励的方式,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本文深入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国联通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治理效果,此案例研究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中国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并对国内外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将与本文研究逻辑相关的内容作为研究基础。其次,介绍了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主要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经理层治理层面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国联通公司治理的影响,并通过绩效分析来加以辅证。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第一,中国联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改变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构建了多元均衡的股权结构,实现不同利益代表方之间相互制衡。第二,在混改过程中,中国联通结合战略投资者的情况,让非国有资本的代表进入中国联通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和监事会,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有助于降低“行政化色彩”,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避免内部人控制。第三,中国联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经理层持股的长期激励机制,实施任期制契约化的管理方式,制定了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助于完善经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第四,中国联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激发企业的活力,绩效得到了初步改善。最后,本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包括:第一,构建多元均衡的股权结构,促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有效融合,建立更为现代化、市场化的治理结构;第二,引入综合实力强且具有协同作用的战略投资者,借鉴其在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作用;第三,对经理层实施任期制契约化的管理方式,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同时注重长期激励,激发经理层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建立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机制,以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标准,在国际范围内选拔经理人团队。期望可以为其他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