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GLP-1R的表达对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其导致的缺血性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内皮祖细胞(EPCs)是修复血管损伤及改善血管新生能力的重要细胞生物学基础,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曙光。近来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除了控制血糖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发挥对心血管疾病的有益影响,然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能否调控EPCs功能活性,目前尚不明确。本实验拟研究下调GLP-1R表达对小鼠EPCs功能活性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同时为EPCs介导的细胞疗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目的:探讨改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基因表达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粘附、衰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EPCs,利用腺病毒介导的sh RNA下调EPCs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基因表达,将携带靶向GLP-1R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 RNA)]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Ad-GLP-1R-sh RNA及携带无义序列sh RNA并表达GFP的对照腺病毒Ad-scramble-sh RNA分别转染EPCs,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验证GLP-1R基因表达下调。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EPCs迁移能力,粘附实验检测其粘附能力,β-半乳糖甘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AKT/eNOS信号通路变化情况。实验分为正常组(在腺病毒转染步骤以EGM-2代替腺病毒液)、对照组(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空病毒)和转染组(转染靶向GLP-1R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结果:靶向GLP-1R的sh RNA成功转染体外EPCs并显著下调GLP-1R m RNA及蛋白表达(P<0.01)。功能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EPCs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1),黏附能力受损(P<0.01),细胞衰老增加(P<0.01)。信号通路显示AKT/eNOS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GLP-1R基因表达的变化能够影响小鼠的EPCs的功能活性。下调GLP-1R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小鼠EPCs迁移及粘附能力,并诱导细胞衰老,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下调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椎管狭窄是腰椎神经根病变的常见原因,神经受压导致腰腿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步行能力。腰椎椎管狭窄约占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8%~11%。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icroendosc opicdiscectomy,MED)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操作空间狭窄,学习成本较高。此外,MED技术行腰椎椎管减压时,器械需要先穿过工作套管,所以对器械选择有很大的
背景:当下人们已广泛认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且这种微炎症状态是增加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其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众多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心力衰竭、贫血、矿物质和骨骼疾病等。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透析方式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因不同透析方式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效率及存在的诱发炎症相关因素存在差异,故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体内的微炎症
背景: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是麻醉学临床研究的热点,有学者就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但结论仍具有争议性。一方面,研究发现,与七氟烷全身麻醉相比,以丙泊酚为基础的静脉全身麻醉可能降低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七氟烷全身麻醉与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
背景:七氟烷作为临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剂,广泛用于婴幼儿麻醉。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幼年期动物多次、长时间接受七氟烷麻醉可能会引起发育期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炎症以及成年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等。七氟烷所致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的:探究MCC950对七氟烷所致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选取7日龄(P7)SD大鼠,体重约为12-15
背景:甲状腺切除术可导致患者术后中度疼痛,活动受限,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恢复质量,甚至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甲状腺手术的高危因素,可能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如伤口出血、血肿形成、气道阻塞等。由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已知的PONV的危险因素。因此,基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常规术后镇痛不适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因此,探索一种新的麻醉管理方法,代替阿片类药物并减轻术后疼痛,可以改
背景: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状态越来越严重,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我国中青年群体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生活作息紊乱的环境中,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发病风险增高,使其逐渐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而成功完成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动静脉内瘘通畅。由于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背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是指术中利用单侧肺进行通气的方式,它使两侧肺独立,为外科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OLV除了能为手术带来便利,同时对患者生理产生不利影响[1]。OLV期间动静脉血掺杂、通气血流比值(V/Q)失调、肺内分流(Qs/Qt)增大影响机体氧合[2]。OLV时通气侧肺要承受较大的通气量,过大的潮气量会引起机体肺顺应性下降以及气道压上升,导致肺损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Ⅰ-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背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PND与长期的不利结果有关,发生PND后往往会导致更低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术后死亡率,因此急需找到可以预防PND的方法。目的:探讨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Dexmdetomidine,Dex)调整睡眠-觉醒节律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右美托咪定干预后的结局。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中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发病率不断升高。LEAD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但临床研究发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