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教育指的是培养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造能力的研究人员或高层次的专业人员。研究生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提高科学及学术研究、技术与开发研究的科研创新能力。具体来讲,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创新能力、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增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力、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有课程与教学、实践与训练、导师的引导和学位论文的撰写。这四种方式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课程与教学介绍了本专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导师介绍了本专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学位论文的撰写体现了研究生学术水平,实践与训练将研究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论证的过程。在研究生的实践方面,课题研究成为国内外运用的最广泛方式。课题以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作为指导。课题的特点是创作周期短;资金保障;团队合作和专业人员的管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意识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课题指导者有助于引导研究生学术创新;课题环境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课题管理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制度保障。但是,课题研究这种培养方式在实践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对近五年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数据和文本分析、对在校研究生参加课题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导师和科研管理者进行访谈调查。笔者发现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还存在以下问题:课题缺少创新性;研究生的科研能动性差;导师的指导性不强;科研管理存在问题。而国外采用课题的形式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早于我国,在某些方面的做法比较完备。比如:明确的培养目标;成熟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笔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主要包括强化导师的指导,引领研究生学术创新;加强自主性学习,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动性;营造科研生态环境,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实施目标管理,完善纵向跟踪的“环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