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颈肌动态力量训练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从接受调查者中随机抽出12名无颈椎病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确诊的24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到针刺治疗组和力量训练组两组,每组各12名。健康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加TDP(特种电磁波)照射治疗法,取颈部附近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同时用CQ-29TDP照射颈部,每周治疗2次,每次间隔2~3天,共12次。前4次按照上述的针刺量;第5~8次针数不变,将留针时间延长至30分钟,中间行针2次;第9~12次针数增加到12针,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所有治疗必须在8周内完成。力量训练组用颈部肌肉动态力量训练法,用自制的颈肌力量训练器,训练者采用自己的后伸最大肌力的30%的负荷,以3~5秒/次的速度,同时配合呼吸1次,每个方向重复20次,按照后伸、前屈(改为20%)、左侧屈和右侧屈的顺序,逐向完成四个方向颈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即完成一次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间隔2~3天,共12次。前4次按照上述的训练量;第5~8次重复训练两遍,负荷不变;第9~12次同样训练两遍,负荷增加到初始训练的1.25倍,所有训练必须在8周内完成。 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体重、症状体征、VAPS、颈部健康满意度、Vernon指数、头颈ROM、颈肌肌力、颈后伸肌群耐力、颈力指数、颈后伸肌群耐力指数等,前后各测一次指标,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1)健康对照组观察前后的头颈RO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肌肌力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后的指标值均优于观察前的,其它指标差异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意义;表明对照组的活动度和颈肌肌力都有非干预性增加; 2)针次治疗组和力量训练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差异都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后的指标值均优于干预前的,显示两种干预措施疗效非常显著; 3)健康对照组的头颈ROM和颈肌肌力两指标观察前后的差值和针刺治疗组的及力量训练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两组的指标变化值均优于健康对照组的; 4)针刺治疗组和力量训练组的指标前后差值中只有Vernon指数和颈后肌群耐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力量训练组的变化值优于针刺治疗组的,其它指标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1)颈型颈椎病的早期治疗效果好,应该及早防治; 2)针刺配合TDP照射疗法和颈肌动态力量训练法都能够显著地消除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和体征,减少其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提高头颈部ROM,提高患者的颈部健康满意度,提高颈肌肌力和耐力; 3)颈肌动态力量训练法对于提高Vernon指数,提高颈肌的耐力的效果比针刺配合TDP照射疗法的效果好。